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樂窟音樂編輯群/紙本音樂雜誌的意義與視覺系音樂推廣的使命(上)

1
樂窟音樂

照片截取自樂窟音樂臉書。

作者:阿哼(欣音樂編輯)

◎你讀過音樂雜誌嗎?

網路閱讀習慣越來越根深柢固,我們的書報架上幾乎已見不著只談音樂的紙本雜誌了。有時跟一些年紀稍長的樂評前輩聊天,言談之間總嘆昔日的音樂雜誌、專刊如何啟蒙他們的聆聽歷程,而今卻難再尋。近年嘗試經營的純音樂誌,要嘛倒閉,要嘛轉型成生活誌,壓縮音樂篇幅,不這樣便無法生存。我們如今活在一個,搖滾天團閉關錄專輯的宣言,是給財經雜誌當作封面故事的島上。

以上種種現狀,正是樂窟音樂(RAKU MUSIC)的存在,令我感到不可思議的原因。

由 deen 與 sho 兩人經營的樂窟音樂,旗下共有兩本介紹日本音樂的季刊,一本是以視覺系為主的《視覺樂窟 VISUALZINE》,另一本是廣泛介紹 JROCK/JPOP 的《搖滾誌 ROCKZINE》。他們沒有別的正職工作,一年四季就把時間與精力全投注在這八本雜誌上頭兒。儘管視覺系普遍被視為小眾音樂,可他們的新刊每回推出,總能登上博客來銷售榜冠軍;且不僅在台販售,還逆輸入到日本「母國」,過季舊刊也不滯銷,仍有人會買來收藏。

此回,欣音樂有幸約訪到總編輯 deen 與副總編輯 sho 兩人,聊聊他們這四年,經營音樂雜誌的心得,以及他們鍾愛的視覺系音樂。

height440

樂窟音樂旗下共有兩本實體發行的音樂雜誌,分別是以視覺系為主的《視覺樂窟VISUALZINE》,及廣泛介紹JROCK/JPOP的《搖滾誌ROCKZINE》。(樂窟音樂提供)

◎為什麼數位時代還堅持做紙本雜誌?

台灣的音樂雜誌短命者多,殉道的前人無數,每位發夢者似乎都有點受虐的傾向。投入紙本雜誌肯定需要一點理想與衝動,然而 deen 與 sho 也是嗅聞到了時機才投入雜誌市場。

《視覺樂窟》創刊之前,2010 年,樂窟音樂主辦了「藝術之秋 視覺音樂祭」,並發行一年份的 Free Paper 報導音樂祭與視覺系。沒想到 Free Paper 不僅被搶光,甚至還有人主動來信索取。做完一年之後,兩人搭上在千禧年之後,隨唱片業整個滑落低谷的視覺系音樂,逐漸復甦的氣象,毅然決然地放下原本的工作,實體發行、販售《視覺樂窟》。

為什麼要堅持紙本呢?副總編輯 sho 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網路上面的文章免費,但是免費就無法顧到品質。」身為總編輯的 deen 也補充道:「網路上的文章,過幾天大家就會忘記,因為網路上的話題更新速度很快。」此外,近年有越來越多的日本藝人來台開演唱會,若沒有紀錄,「大家根本就忘記這個團來過,我們覺得這樣還蠻可惜的,也許那場演出真的很精采;或著是,也沒有人採訪他們,他來了唱完就走,其實在台灣沒有留下甚麼,所以我們會希望,既然人都來了,是不是有機會做報導。」

height440 (1)

視覺系雜誌的圖片質素自然不能馬虎。在照片處理上,編輯也見識到了日本人嚴謹的態度。圖為2014年,D=OUT封面攝影側拍。(樂窟音樂提供)

報導初期,他們只是單純想留下一個紀錄,幫助樂迷與樂團,在物理世界中有一份回憶的依據。尤其對沒有錢北上看演出的中南部小朋友,雜誌更是一次身歷其境的機會。沒想到越做越有成績,題材也逐漸多到從一本擴充為兩本。他們不僅對堅持對音樂的討論,也在「可讀性」上下足功夫。

從圖文排版到詞句使用,從字體與背景的顏色到大小;兩本雜誌一本直排,一本橫排,誰的英文字要正著,誰的要倒著,都參考日本雜誌規格製作。考量到讀者文化背景的不同,兩本雜誌也有許多微小的差異,例如日文團名在《ROCKZINE》得翻成中文,加註拼音,而《視覺樂窟》則不用,否則那些已經有日文底子的讀者反而會看不懂。

畢竟是視覺系雜誌,影像、照片自然不能馬虎。deen 解釋,照片是他們製作雜誌初起,最耗費心神在處理的事情。因為「日本人對於外在的要求很『那個』。」 從照片的使用規範,到紙本的印刷品質皆相當要求,每一張都要經過確認才能使用,來來往往,修修改改,常常一個團就要花上一個月的時間處理。不過,迷路久了總會識途,隨著合作時間拉長,溝通時間便大幅縮短,而他們也發現,若照片有經過細心確認,樂團也會更願意在推特上告訴歌迷自己的受訪消息,進而帶來雜誌曝光。

◎搞好內容品質,不輸給網路即時專文。 

當像這樣長時間的溝通消磨,對於強調即時的網路媒體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正因為季刊雜誌沒有即時新聞的壓力,反倒能嚴謹地把照片調整到最好的程度,淬鍊高品質。不過,也「不是照片弄完就算了,排版出來還要給他們看過,他就算中文看不懂,但哪個歌名拼錯,他們也會抓出來。」兩人表示,甚至碰過藝人會把中文翻譯成日文檢視內容,不過會要求更動文句的並不多,理由也大抵是保密,不想讓未到現場的樂迷知道安可曲是哪一首。

可難道不會擔心,同樣的題材兩個月前就有網路文章,甚至演出已經被淡忘了嗎?除了雜誌,樂窟音樂當然也有經營臉書粉絲頁,張貼一些較即時的消息,或專輯開箱文與網友互動(炫耀),並在發布之後提醒:請期待下一期有更完整的內容。「雖然是有一點時間差,不過對藝人來說也是好事,他整個宣傳期可以拉得很長。」在 deen 想法裡,演出熱潮冷卻並不是問題,因為雜誌核心設定在保存記憶。實際上,大家的接受度也果真很高,他們有自信,只要把內容品質搞好,絕不會輸給早兩個月貼出的網路專文。

訪談中你可以深刻感覺到,樂窟音樂對雜誌內容品質的堅持,和所有曾經身處類比時代的聽眾一樣,sho 以前就會看《余光》、《MCB音樂殖民地》,deen 也常買日本雜誌回家啃:「我想聽日本的樂迷都一樣,也都會去買日本的雜誌來看。買來都會覺得,怎麼會跟台灣的雜誌差這麼多?人家好厲害,那個排版什麼的不用講,它內容的豐富性、多元化,都會覺得好羨慕。」創刊初期,兩人便希望能做出不要輸給日本雜誌的內容,可實際運作才發現落差很大。

12141713_1145949598752528_3701672688257949483_n

圖為A9今年十月在台灣的表演。照片取自樂窟音樂臉書。

身為海外媒體,你並不真的認識這些藝人,「你不像國語大報的某個記者去訪周杰倫那樣,從小訪到大,20 年周杰倫在幹嘛他都很清楚,彼此還是朋友。他們在日本也是這個情況阿,還沒出道前雜誌就在,這本雜誌訪他訪到他現在上了武道館,一路上對他們都是很熟悉的媒體。可是對我們來說,就算一年見一次好了,也就是這幾次的見面,你很難多深入啦。」deen 感覺到,很多初次見面的樂團會當你是外國人,訪問語帶保留。幸好,隨著來台演出的樂團頻率增高,嫻熟的樂團也變多,反而有樂迷會問說怎麼這團每次來都上雜誌阿。

「我覺得我們跟一般的雜誌比較不一樣的是,一般雜誌都會有一個月的主題(deen:台灣的雜誌很喜歡那樣做。),好像每一個藝人都要嵌進去那個主題裡面,或著發展出其他東西。可是對我們來說這很難,因為不是國內的藝人。可我看國外的雜誌即使沒有這樣做(設定主題),內容也還是很好看。」sho 認為,這是他們不受議題的時效性框框限制住,是讓雜誌特別保值的原因。

而對一個銷售為主的雜誌,封面上的樂團實在很重要,但他們也不會扒著天團天王不放,deen 說:「當然也是有一些,我們覺得很有潛力的團,也許他的歌迷沒有那麼多,但我們覺得放上封面後,也許反應會很不錯,那這本(視覺樂窟) 有雙封面,我們就會試試看另外一面。」

關於作者

欣音樂

音樂是一種信仰,在音樂的世界裡沒有教條,沒有規章。 唯一的教義是:Music makes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Music, We Trust!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