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蘇打綠阿龔/《百日告別》的音樂是完全不同於我的性格

0
蘇打綠阿龔

圖為蘇打綠阿龔。照片取自百日告別臉書。

作者:瓦瓦(欣音樂

「這次片名《百日告別》,我覺得有很重要的情緒,這不是難過或感傷,而是釋放。」——阿龔

導演林書宇的新片《百日告別》邀請到五月天的石頭林嘉欣擔綱演出,分別飾演在同場車禍意外,喪失伴侶的育偉及心敏,兩人踏上從逃避到面對的百日旅程,電影正式上映前即獲得金馬獎三項入圍的肯定。

欣音樂也特別專訪到替電影配樂的阿龔,對於他來說,不論是在樂團或是個人的配樂作品,雖然創作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兩者都能呈現他所要表達的事物。

Q1:記得阿龔在個人臉書上曾說:「記錄了今年某個時段的我的音樂,而我也從裡面找尋一部份的我的日記。」所以想先聽阿龔分享《百日告別》這部電影給你的感受。

寫這段文字的時候,一方面也忙著蘇打綠的新專輯,其實從去年十一月就開始譜寫專輯的管弦樂譜,然後一直到今年一月的時候認識導演林書宇,看了《百日告別》這部片之後,緊接著就開始製作電影配樂,完成之後又回到專輯製作上。所以等於將近一年的時間,我都不斷地再產生一些新的想法及音樂,這不間斷的過程當中,其中有一段就是在做《百日告別》的配樂。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難得的過程,因為以前可能是空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有一個新的創作出來,也可能會為了宣傳而休息一陣子。

今年是難得一直有持續在彈琴、創作,所以現在去回想一月到四月製作《百日告別》配樂的那段時間,其實有一點像在作夢。因為《百日告別》的音樂是完全不同於我的性格,這是一部比較沉穩的作品,音樂都是要非常平靜,每次在做任何一段配樂的時候,我都必須先沉澱心情。我覺得那幾個月,除了在做很不同音樂的感覺之外,自己也很像是在休息,又同時有新的創作,現在回想起來還蠻珍貴的。

Q2:那製作配樂時有跟導演討論很多處理的細節嗎?

我認識導演那天就是去看初剪吧,那時片長大約有兩小時。

然後導演有放了一些音樂,可能是一些歌曲什麼的……,先放在電影裡面。所以一開始看的時候,稍微可以接收到導演想要的電影配樂風格,不過之後的製作過程還是有經過很多的討論。

Q3:所以配樂後來有改變電影的節奏嗎?

因為據我所知片長好像是從兩小時縮減到九十五分鐘,所以其實導演那邊也做了很大的修改。我現在頭腦裡面是有兩種版本,長的版本就是步調比較緩慢,我可以比較有時間去想音樂,當時在看長版本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一些旋律的感受。後來看到短一點的版本,可能經過一些剪接,整體步調稍微快一點,有幾幕重疊之後變成兩個故事同時進行。

所以,後來在製作的過程當中,比較常遇到小細節的微調而已,影片跟音樂需要互相調整的時候都是蠻細的,可能什麼時候要收、什麼時候要下。導演有一個很明確的剪接之後,我就沒有因為音樂而改變電影的步調,或著是電影配合音樂改變剪接。

Q4:譬如說鏡頭會跟著音樂結束之類?

對。然後我覺得過程當中比較有趣的是,我也會加入一些想法,像是有一幕是女主角心敏跟未婚夫的弟弟擁抱哭泣的那個片段,從一般的感受上面,可能為了鋪陳這個情緒,我們會整段都做音樂。可是因為我很常在這次的電影當中,看到演員們的表情,然後覺得他們的表情,比我的音樂還要讓我感受到更多。

所以我反而這次有加一些空白在音樂裡面,我的音樂並不是一整段都一直鋪陳,而是中間會空白一段,讓主角的表情被觀眾注意到之後,再回到音樂去襯托。但是,這件事情就要跟導演非常詳細的討論,可能導演想要的空白地方跟我不同,還蠻多次這樣的討論。

Q5:所以那段配樂也是用古典音樂來呈現嗎?

那段就是我原創的音樂。

如同我剛所說,整部電影算是比較沉穩一點的步調,所以音樂的速度都沒有很快,除了有幾段古典音樂,蕭邦的曲子速度比較快之外,我用的旋律都是比較慢、比較流暢。我覺得這整部片都是很自然的直覺流露,換過來想自己可能也會是這樣的反應,所以我用很順暢的旋律,表達那種有點像是直覺的情緒。

《百日告別》無所不在的古典音樂旋律

Q6:柯佳嬿所飾演的育偉妻子曉雯,她的教會朋友來家裡拜訪,小朋友隨意彈奏鋼琴的情節也是阿龔安排嗎?

這是原本導演就有放在裡面的劇情,坦白講我看了之後也是很喜歡這段,也有類似的經歷過。我從小就像曉雯一樣,家裡面有一台鋼琴,所以也會跟鋼琴老師上課,也有那種聯絡簿,沒想到這種經歷會有導演把它放進作品裡面。

Q7:感覺導演很放手讓阿龔去處理電影裡的音樂。

對,當然我也做了很多片段,後來選出來可能就一句,但很多電影音樂大概都是這樣。剛開始在認識導演之後,其實我有先做了一個版本的音樂,都是用鋼琴彈的,後來我自己也覺得那段音樂可能有點太「多」了,情緒表達反而不夠突顯。所以後來我有做了一些很「奇怪」的音樂給導演,那之後才跟導演有比較多音樂上的共鳴,找出彼此想要的感覺,但那段很奇怪的音樂後來都沒有使用。

Q8:有點好奇是怎麼的「奇怪」……

比較像是「非調性」。因為我還有拉中提琴,就是用電中提琴加一些效果器,然後再加鋼琴。我覺得那段音樂是出自男主角育偉的表情,他在整部片的內心掙扎,很像某種心理的糾葛。

Q9:所以整部片的音樂幾乎都是阿龔處理的嗎? 

我其實連蕭邦的練習曲也有彈,這次配樂另一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又練了一段時間的鋼琴。電影裡面的蕭邦練習曲、貝多芬及莫札特的奏鳴曲,我都有重新再演奏,我也有拉一點小提琴,但是主要都是拉中提琴,因為我很想要發揚中提琴這項樂器,我覺得中提琴是非常適合《百日告別》這部片的音樂。

因為中提琴本身聲音不夠高亢,也不夠低沉,大部分的人都會拿來伴奏,但我這次就稍微把它當主奏的旋律。我覺得中提琴它的聲音就是比較中頻,像是人可以發出的聲音,所以我很喜歡用中提琴去表達感情比較豐沛的部分。

Q10:那可以簡單談一下電影裡面的原創音樂嗎?

我的自創曲有幾段,比如說心敏最後打開卡片的那段音樂,我自己也印象深刻,大概是我在半夜兩點鐘的時候彈的。

「好,今天我要來彈這段音樂。」因為這段也是整部片非常重要的段落,也是情緒完全釋放地方。其實我只有彈一次就彈完了,先用鋼琴彈,之後再加別入的東西。但是在演奏的當中,我就有加入了蕭邦練習曲音型的編曲,因為它是比較快速的六連音。

所以我這次在做自創曲的時候,也是有連同在片中出現的古典樂曲的動機,稍微互相使用,複雜的部分就讓古典音樂表現,我所使用的就是比較簡單、平實一點的音型及旋律,比較不會起伏太大,走一種比較堆疊,從無到有、從少到很多的感覺去鋪陳。

百日告別

阿龔:導演把蕭邦練習曲從頭聽到尾後覺得作品二十五之一最合適

Q11:電影出現很多古典音樂的片段,也跟曉雯的鋼琴老師身分有關嗎?

對,其實古典鋼琴曲的這部分,可以說導演已經先預設好了。我是以一個比較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導演選的這些音樂。因為導演很用功,他說他把蕭邦練習曲從頭聽到尾後覺得作品二十五之一最合適,後來我也跟導演一樣,把練習曲重頭翻到尾一遍,也稍微彈一下。

一般說來,比如說《百日告別》這種主題,我們第一個會想到離別練習曲,而不是蕭邦練習曲作品二十五之一。但是離別練習曲的旋律有點太廣為人知了,而且我覺得離別練習曲的旋律代表的就是離別,這麼明確的指示,反而不適合在這電影當中出現,因為離別練習曲的風格也是比較沉悶一點,蕭邦練習曲作品二十五之一則跟男主角育偉的心情有強烈對比,可以理解導演想要選這首練習曲的用意。

Q12:所以現在重彈蕭邦練習曲有什麼新感受。

原本我們都是拿來當練習曲,其實我心裡面是沒有畫面的。但這次配合了一開始車禍的畫面,還有男主角育偉的心情,我反而會因為這些很反差的感覺,然後把它帶到這個練習曲的演奏當中。發現練習曲雖然聽起來愉悅,裡面也藏了很多並沒有讓人開心的部分,其實中間有非常多的和弦轉換,某些並不會像第一小節聽起來那麼開心。

原本我們在處理這些東西的時候都只是很單純地背譜,就是沒有畫面的想像,我覺得這次配合了整部電影的劇情,反而讓我更好記憶這個練習曲的轉折段落。因為我們沒有去想心情要如何轉變,也很難去詮釋練習曲裡面原本該有的起伏。所以,對我來說這次演奏跟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可以構思的畫面。

Q13:聽起來這首蕭邦練習曲與《百日告別》劇情的起伏,可以互相呼應。

對,可以說這段音樂就是育偉對曉雯最強烈的記憶,也許他想到曉雯就會浮現這段音樂。

Q14:結尾的配樂好像某一部分是留給觀者,自行去釋放出情緒。

結尾那段音樂蠻長的,也嘗試做了很多片段。對我來說一段音樂不能同樣的旋律重複很多次,一定是中間有一些起伏轉折,後來用了這個版本,我自己還蠻滿意,敘述了蠻多事情。

當然聽覺是比較抽象,導演也想要觀眾慢慢去理解,然後獲得一些抒發。所以最後一段也是先做鋪陳,然後到比較高潮的片段再做結束這樣。

關於作者

欣音樂

音樂是一種信仰,在音樂的世界裡沒有教條,沒有規章。 唯一的教義是:Music makes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In Music, We Trust!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