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活動記錄/余怡慧—如何利用 FB 各項功能達成目標

0
20150722_TaiwanBeats音樂與科技交流聚會_028

Facebook大中華區商務總監余怡慧講解Facebook相關業務。

在台灣,不管走在路上或搭捷運,大部分滑手機的人都是在用 Facebook,台灣使用人數的比例與亞太區或全世界相比,高出非常多,代表 Facebook 在目前已經是台灣最重要的社群媒體之一。那針對音樂產業,Facebook 有沒有更好的應用?

Facebook 在台灣及全球都是第一大社交媒體,若就「使用人數」而言可以說是第一大的網站,其他平台像是Google也好、Yahoo也好,很難做到百分之百登入制,可能真的登入後才使用該平台大概只有百分之二三十;如果你要使用Facebook之前一定要登入,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到底有哪些真正的使用者。在社交平台上,使用者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Facebook就能利用大數據做非常多分析。

  • Facebook在台灣與全球市佔率

Facebook 和 LINE 不同的地方是──Facebook看的是不重複的使用者,再加上 Facebook 目前限制 13 歲以上才能使用,且認證的不是電話號碼而是認真名。所以台灣每個月Facebook的活躍用戶就有一千六百萬,用手機(完全不用電腦)就有一千四百萬;如果看每一天,台灣就有一千兩百人使用(相當75%的用戶是每天登入的)。一千兩百萬人,不知道大家對這個數字有沒有甚麼概念?一千兩百萬人比台灣閱讀五大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壹週刊、聯合日報、商業週刊)加起來的總人數還多;比台灣三大電視節目(風水世家、綜藝大集合、牽手)加起來的收視人群還要多。

所以,總和來說,Facebook這個平台目前的強項除了使用者規模大於電視,同時還能做非常精細與準確的篩選,這是其他平台做不到的。往往要做非常精細的篩選,量可能就沒有這麼大;但是要有大的量時,往往篩選又不能做得這麼好。

  • Facebook如何與唱片公司、音樂產業結合?

1.  影音改革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去年七月在Facebook平台有一個很大的改革,就是鼓勵大家直接在Facebook上傳影音。在動態牆上滑到影音的時候會是自動撥放,不用點按鍵、不用跳躍廣告、也不需要成為該頁面的粉絲就能看到,全球包括台灣的使用者都很喜歡這個改變。以前有個影片、MV,我們就只能把它放在自己的網站或YouTube,很被動地等大家去搜尋。比如今天方大同出了一首新歌,但如果不是方大同的忠實粉絲,很難主動在YouTube搜尋到這首歌,但是在Facebook上經過親朋好友的轉發、粉絲的轉發、廣告的貼文,就能很輕易地將這個MV放到動態新聞上,本來對方大同不是那樣熟悉的人,就能在Facebook上發現這首歌很好聽,也成為他的歌迷。所以現在的媒體趨勢是「從搜尋到發現」的過程,有好的內容、好的音樂就是要讓人去發現,不是坐在家裡等大家來搜尋我。

2. Facebook也能做直播

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Facebook也能做直播,在哪裡做直播呢?就在你的粉絲頁上面。去年連勝文就有在他的粉絲頁上舉辦線上直播Q&A的活動,另外Facebook也有與KKBOX合作,2014年陳奕迅在香港開演唱會,希望不只有香港人參與,全亞洲的華人都能聽到,因此他做了一個直播,於是直播的模式變成在陳奕迅的Facebook粉絲頁上直播三首歌,要繼續聽完整場時首歌就要註冊KKBOX。

3. LIVE Q&A

再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台灣好像還沒有做過,但在香港、新加坡都已經辦過好幾場的LIVE Q&A,最近一場是古巨基。全球所有的粉絲都能在貼文內問問題,並由藝人回答問題,這是和藝人做更深度的互動。通常都是藝人們有唱片宣傳才會做這個活動,最近除了古巨基、薛凱琪在香港舉辦,在新加坡做了莫文蔚徐若瑄,包括歐巴馬都是用這樣的形式,至少一年一次在Facebook粉絲頁做這件事。

Q :Facebook雖然在全球有這麼多人在使用,但目前是否有些限制讓自然觸及率有下降的趨勢?

其實觸及率下降這件事不是只有台灣、音樂公司,其實是全球、跨產業都發生的問題。我想和大家說一個數字,2007年的自然觸及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六十,也就是如果有一百萬的粉絲,每天有六十萬人可以看到;在五年前的台灣平均一個使有者有大約50位朋友,但在今天來說平均一個台灣人有250個朋友、喜歡超過200粉絲頁,所以Facebook的粉絲頁愈來愈多、大家發文的頻率愈來愈多,其實在News Feed(動態消息)上是互相在競爭的。我們也做過調查,Facebook的使用者一天平均有1500則貼文,但一天一個人大概平均只能讀300則,所以這是大家互相競爭的自然現象,自然觸及率目前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到十。

關於作者

實習編輯,非本科系仍熱愛影視娛樂相關的一切。 人生樂事除了吃美食、瘋狂看電影外 ,「康熙來了」更是我的精神糧食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