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演唱會幕後系列(四)技術總監

4

演唱會幕後系列一路從導演、舞台設計到視覺設計,這回要和大家談的是負責執掌硬體層面的「技術總監」一職,我們請來現任台灣頂尖演唱會製作團隊「必應創造」的技術總監譚明文,和我們分享他的工作內容、實作經驗,以及不同國家在演唱會製作上的差異。

以演唱會承辦(concert promoter)起家的譚明文,一開始主要負責場地與行政庶務,在超級圓頂工作期間,由於不時接觸到與硬體相關事務,漸漸對硬體技術產生興趣,在累積了兩三年的承辦經驗後,重新確立志向,轉換跑道進入真正在製作演唱會的單位。

制服照片

譚明文的工作照。

◎ 溝通協調的能力最重要

對譚明文而言,技術總監最重要的,是溝通協調的能力。現在的演出越來越複雜,在國外,技術總監還分成掌管舞台上的跟整場演出的兩種,前者負責藝人動線,專門掌管藝人,而後者則負責演唱會的所有硬體設備,包括燈光、視訊、舞台及音響,當每個人都專注自己的專業領域時,可能會產生一些需要溝通和協調的問題,這時就需要有人客觀地去幫他們處理,這就是技術總監的責任。除了溝通和協調能力外,技術總監還必須掌握所有人員的能力,他說:「例如:誰排椅子的速度最快?誰最擅長做什麼事情?以往技術總監的傳承是老師傅帶著子弟兵從做中學,但我更習慣親自驗證前輩教授的觀念,試圖自己找出更好的方法。」

談起技術總監與藝人的關係,譚明文認為導演在其中扮演的事築夢者的角色,幫藝人逐夢,了解藝人需要、適合什麼,而技術單位則是實踐者,滿足導演的需求。通常導演在完成節目發想並與藝人溝通後,會與技術單位開第一次會,瞭解需要的硬體設備,有沒有什麼特殊規格需要向國外借或是添購,基本上到最後才會談預算。至於有沒有那位藝人比較適合哪位技術總監?他表示還是要回到藝人的特性,「以張信哲來說,他的聲音最重要,所以就會找一個比較懂得音響邏輯的總監來做,重點是了解他節目最重要的是什麼,先不要管預算,某些預算低的演出其實效果做得很好,像 HUSH 在 TICC 的演出,他沒有任何機關,但整個演出呈現出來非常忠實。另外在不同技術合作夥伴的選擇上,像五月天台上的監聽是台灣做的,因為外場由日本人負責,這時需要一個人協助與藝人溝通,這樣能減少很多問題發生。」

◎ 各國演唱會製作邏輯的差異

由於必應除了是硬體供應商,同時也有自己的製作單位,譚明文說:「當承辦單位找我們合作或是我們自己到國外巡演的時候,可以接收到一些國外的知識,也可以了解他們做事的方式。」例如美國因為有工會的保護,會有所謂的 Break Time,但亞洲就是盡可能抓緊時間做,這是兩者工作文化上的差異。美國在技術上仍是這領域的頂尖,尤其一些架構仍值得亞洲參考,「他們會將硬體單位盡可能囊括進來,因為若同樣是公司內部單位,在許多實驗溝通的過程更能省時、方便,目前必應也是朝這個方向發展。」

12243788_10153817845489367_1711325991_n

譚明文利用彩排空檔接受採訪。

不只工作文化上有差異,場地搭建的邏輯也不一樣,他指出:「美國習慣在進到場地前先整理好某些施工的部分,以舞台來說,一般都是全部現場搭建,但他們會事先組好,進場館再慢慢拼。」因為美國每一個場館都提供相當程度的基礎設施,讓他們在設備的調度上更精確;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由於都是訂製化規格,會造成沒有辦法配合太多場地的問題。「我們則是相反,時常根據不同地區的習慣做改變,比如在國外巡迴時,會以場館為標準,設計不只一套舞台,包括節目製作也是,所以設計在小巨蛋的節目,到美國巡演都要再依照那邊的規格修改,但亞洲人、台灣人在這方面的腦袋就很活用,在這方面我們可以想到很多方法。」

除了美國與日本,他還特別提到中國,「中國巡迴的難處在於人跟路程,從 A 城市到 B 城市,連硬體設備都要一起巡迴,因為部分東西是規格化訂製,為了快搭建速度,我們必須由同一、兩批人負責。也因為中國巡迴一次都是超過六十個城市,當時我們的設計是以體育場為主,而且還是以兩萬人起跳的規模,因此必須加大規格,還需要設計兩套。」近兩年中國的硬體設備突飛猛進,在規模上已經不輸給美國,但譚明文認為他們的工人並不像美國那麼科學,又不像日本哪麼精準,因此需要更多人、時間來完成事情,同時間也外聘許多國外技術人員過去協助,其中就有不少台灣同業。

◎ 五月天武道館演唱會與日本的合作經驗

五月天在去年踏上了日本武道館舉辦演唱會,身為技術總監的譚明文也一同前往。被問到與日本的合作經驗,他表示:「武道館從以前就一直聽說是一個很厲害的地方,除了它是一個象徵性的地點,到了現場會發現,他們真正厲害的是人工,也就是專業支援演出的人員。」日本人的作事邏輯非常講究精準,他們想要知道每一件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包括藝人會從哪裡出來、從哪裡出去,藝人走到哪個位置⋯⋯等,而製作方的角色就是要想辦法將相同的 Show 原汁原味帶到那個地方。

1424277768-393698270

文中所提到的大象樣子,這隻大象總共做了三隻,其中一隻捐給高雄市政府。

他提到,因為語言不同,過程中幾乎都用圖跟日方溝通,當時最大工程是把兩噸重的大象解體後搬過去,而且事先為了因應場館卸貨道非常小的狀況,我們還把大象太大、無法通過的身體部分又剖了一片下來。但日本人的工程時間表非常精確、非常專業,他們事先通知我們要在兩個小時內把大象組裝完成,時間非常緊迫,因為場租很貴,必須把時間壓縮得很緊,動員的人數也是台灣的一、兩倍,會場大約有兩百多個人,「最後,我們只花了台灣三分之一的前置作業時間完成所有工作。」

◎ 好場館/室內外場館的差異

談到演唱會場館問題,我們也好奇國內外的場館硬體上有什麼差異,他認為台灣目前最好的場地還是小巨蛋,海外的話應該是北京鳥巢。「我一共進過鳥巢三次,在鳥巢你光要從舞台走到外面就要花十分鐘,走到最高點大概要花半小時,在這裡辦演唱會有許多必須克服的地方,主要是因為場地的電力在地下室,很麻煩,需要從地下室沿著樓梯往上拉一百多米的線出來,所以等那些人拉電、配電完成就要花上一整天的時間。」

除此之外,演出場地在室內外對技術人員的影響也很大,他以大陸舉例,去過的許多城市都是室外,有些場地到了夏季,白天是不能工作的,因為鐵架全部都是熱的,會燙人,要到下午三點後才可以開始工作,全世界的場館都有氣候限制的問題,尤其中國某些環境是極冷或極熱的。「之前在溫州做了一場王力宏的演出,天氣冷到下雪,但當時是六、七月,而下雪產生的影響就是,屋頂乘載雪太重就會有危險,所以只能一直派人清雪,問題還包括油壓式的升降舞台會升不起來。」他提到,工作人員對變數的應變能力和經驗判斷在這時就能展現,會知道這個城市這個季節可不可以做演出,例如十月之後,就不會有人在東北或北方的場地演出,因為那時候也不會有觀眾。

◎ 台灣場館的問題

聊回台灣演唱會場館問題,他認為聲音最難處理,「以台大體育館為例,隔音板雖然裝得很密,卻未能達到實質作用,因為沒有人真正去理解那個空間的回音是什麼狀態,負責單位可能是一個做吸音工程的工程師,但他忘記找演唱會音響專業的人員協助判斷。」不過他也表示台灣場昱最差的是南港展覽館,因為四面都是牆壁,必應為了這個場地去建構一個專屬的音響設計,例如在四面圍上吸音布,使用的是厚質打折布而非一般布幕,而台灣對布幕防煙的標章非常嚴苛,他們還要找到有防煙標章的打折幕,以符合消防法規。「這個場地在聲音上已經被批評三、四年了,不管是哪家音響公司去做都一樣,但裝上布幕之後的效果非常好,應該可以說接近完美了。」

犀利趴全場吸音黑布-1

2015 年超犀利趴在南港展覽館的照片,可以看出四周的吸音黑布。

◎ 「必應創造」的使命

以台灣的音樂產業來說,演唱會目前仍在持續發展,但譚明文坦言,在台灣環境裡,技術人員因為高工時,一直是備受壓榨的一群。若要改善環境,他認為首先必須尊重技術人員的「專業」,因為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幫大家處理所有的前置作業,包含溝通協調等,但他們得到的東西並非像外界想的那麼光鮮亮麗。「台灣人才真的很多,我希望可以把環境提升起來,甚至帶著大家一起去國外,因為國外很多做法是台灣有想到的,但沒有人願意執行跟實踐,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搶去做出來。」

日本 Dot Image -3

採訪當天聊到他們必須不斷克服的問題,像丁噹在演唱會中的大圓球就是其中一項。

談到公司,他特別表示:「我們公司的全名是必應創造,我們希望可以啟發一個更好的環境。目前必應嘗試購入一些國外的最新設備,希望能將技術層面拉到更高的領域,有好的設備,人才才不會被埋沒。」必應目前也走向一個整合性的公司,優勢在於內部溝通方便,他以設計師舉例,他們需要畫什麼樣的設備,只要一通電話,甚至一個清單出來,就可以查到尺寸,馬上知道該怎麼接合、該怎麼做,可以省掉中間很多的時間或麻煩。「甚至,我們還成立一個特別的整合研發部門,專門了解國內外軟硬體器材,碰上演唱會有特別需求但我們找不到適合的東西,我們就自己做,所以也開始投入研發,畢竟台灣的藝人相較於亞洲其他地區發展性還是很好,所以想辦法提升演唱會整體呈現的創意和品質就是必應的使命。」

延伸閱讀:
演唱會幕後系列(三)視覺設計
演唱會幕後系列(二)舞台設計
演唱會幕後系列(一)導演

關於作者

現任娛樂重擊執行主編,厭惡拍片時哩哩摳摳的一切而離開電影圈,但繞一圈後又莫名其妙以另一種方式回到相關產業。現在期許網路及科技能改變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產業。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