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南拳媽媽/承襲「南拳」招牌不容易

0

睽違六年,南拳媽媽改組後發行新作《拳新出擊》,三位新成員皆由專輯製作人李天龍在不同時間點發掘、組成。新團曲風除彈頭譜寫的歌曲〈愛你一夜〉保留過去南拳作品中偶爾出現的成熟慢情歌外,其餘編曲、曲風都是完全不同於以往的創作。

_U6A7720

製作人李天龍對團員要求嚴格、態度堅持

入團前,景豪(左)原是樂器行的吉他老師兼搖滾樂團成員,正嵐(中)是抱著木吉他創作的小清新,作品〈台北天晴〉收錄在《台北調》專輯裡,除此之外,偶爾也能在影劇作品中見到她的身影,而言翔(右)最為人知的印象,是在電影《等一個人咖啡》中飾演暖男「小老闆」的角色,三人一致認為李天龍老師是音樂路上重要的貴人。言翔說:「我覺得『堅持』是我跟老師之間相同的默契,我從高中就跟李天龍老師簽約,但他沒有放棄過我。」景豪補充:「老師一直很堅持,夢想是可以讓自己的歌手站上國際舞台,所以隨時鞭策我們、不停拉拔我們,不管你唱得好壞老師都會說:『還可以更好!』」

_U6A7815

整張專輯耗時一年半完成,每首歌曲都試了兩種以上的編曲,其中〈逆襲〉是李天龍和團員們花最多時間嘗試的歌曲,最早開始製作卻最晚完成。談及團體合作遇衝突時如何化解?景豪答道:「最大的意見不同大概是選曲吧!但這也沒什麼煩惱,我們就找天龍老師討論。」

李天龍年輕時的成名作包括 S.H.E.〈美麗新世界〉和張韶涵的〈歐若拉〉,對流行音樂譜寫有一定經驗。團員正嵐從他身上學到最多的,便是分辨歌曲的能力:「天龍老師的耳朵很好,聽音樂的時候,他會帶我去分辨什麼樣的歌叫做大歌、什麼樣的歌叫做會『中』的歌,因為老師的眼光跟判斷非常準確。」

《拳新出擊》中各自的挑戰

小南拳三人,在專輯裡各自有重點 Solo 的歌曲,分別為〈誰是你好朋友〉、〈時差〉和〈最美的女孩〉。言翔提到,自己在專輯中最意想不到的突破是:「我以為自己是一個情歌王子,沒想到變成一個 Rapper!但還好裡面還是有〈最美的女孩〉這首可以讓我情歌王子一下(笑)。」言翔是團裡的開心果,言談間時常開些小玩笑改變現場氣氛,散發輕鬆、自信特質。

_U6A7766

〈時差〉這首歌雖然音域極寬,但對景豪來說,卻不是專輯最困難的部分,只是表現出自己原本搖滾的一面,回想起難度最高的歌曲,其實是〈東山再起〉:「因為他的饒舌非常快,南拳媽媽的饒舌又是有唱音階的,情緒跟節奏都要唱到對的位置,這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團裡年紀最小的景豪,卻總表現得最嚴肅穩重,回答問題時也不忘敬業地面向攝影鏡頭。而整張專輯曲風最特別的一首是正嵐詞曲的〈誰是你好朋友〉,表現女生生理期的敏感和情緒化,旋律和編曲魔幻超現實,突破以往小清新的創作風格,甚至諧趣地融入歌劇《弄臣》中〈善變的女人〉片段,她說:「這個想法其實是製作人的 Idea,因為他覺得小調再多加一個大調可以讓歌曲層次更豐富。」

_U6A7896
原要收錄向〈牡丹江〉致敬的中國風歌曲

新作品固然隨團員的更替自成一格,不過最令人好奇的,還是曾寫出經典歌曲〈香草把噗〉、〈牡丹江〉和〈下雨天〉的南拳媽媽,是否限制了現在的成員在音樂創作的風格,或造成的壓力?言翔回憶起當初挑選收錄曲的過程:「我印象很深刻,不知道你記不記得那時候有說要收錄中國風的歌曲(正嵐:有!我寫了好多首中國風的歌。)所以那時候有考慮,因為以前都會有這種風格,可是後面寫了幾首好像不夠流行或沒那麼適合市場,所以後來還是沒有選擇收錄。」過去由周杰倫帶起的一波中國風風潮,現已從流行音樂中隱退,再加上 K-Pop 來勢洶洶,現在經營團體或流行音樂歌手的環境已和過去非常不同。「在台灣發唱片好難賺錢,感覺是需要多方面發展,比如說要去演戲或做一些別的演出。」身兼演員的正嵐無奈說道,暫時斂起甜美、誠懇的笑容。

_U6A7685

雖然中國風的歌曲最後沒收成,對於仍想一解鄉愁的南拳迷,還是可以在專輯中找到他們希望能承襲〈下雨天〉的〈孤單遊戲〉。

正嵐遇歌迷喊:「我好喜歡你的〈下雨天〉!」

即使以全新組合發行了《拳新出擊》,仍會遇到來不及更新現況的歌迷,正嵐在一次簽唱會就曾遇到來跟她握手的粉絲開心地說:「我好喜歡你的〈下雨天〉!」他們三人一致認為,能成為流行和經典的條件無他——時勢造英雄,當歌曲剛好符合時代就會紅。景豪說道:「其實現在流行的 K-Pop 就有點像美國、西洋的音樂,但他們有自己的感覺,他就是符合現在流行的音樂,我們要做到的話,就是要想辦法讓自己的音樂變成流行的音樂。」

_U6A7731

現階段他們的共同目標,是入圍明年金曲獎,但對自己的音樂路仍有不同的期許:正嵐想寫出一首讓天龍老師滿意的歌;言翔堅持要當情歌王子;景豪目標始終沒變,單純只想把歌唱得更好。準備開始籌備的第二張專輯,將給予他們全新的空間實現自己。

關於作者

Jessie C.

「Music Talk 音樂慢慢說」部落格撰文者,書寫音樂的年資不及聽音樂的 0.06 %。太晚發現音樂即人生,也太晚發現「人其實一輩子都離不開自己十八歲時聽的音樂」,於是只好左耳聽台灣小清新、右耳聽黑人 R&B。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