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台灣音協理事長朱劍輝:不要怕挑戰全然未知的事

0

如果說唱片公司造就了周杰倫、蔡依林等時代的標記,那麼 Livehouse 便是孕育了焦安溥(張懸)、陳綺貞等生活裡的各種聲音。對聽者來說,即便在這個唱片產業萎縮的時刻,現場演出裡所獲得的感動絕對是無可取代。它不僅包含了演出者的音樂,還有他們的表演魅力:隨著他們搖頭晃腦,一同呼吸。源起自 Livehouse 的表演能量,當然不能不提本地 Live 代表——台式搖滾樂團「伍佰 & China Blue」。

(Photo via 伍佰 官方粉絲團)

(Photo via 伍佰 官方粉絲團)

談起與 Livehouse 結緣的經過,伍佰&China Blue 貝斯手朱劍輝說,當時其實是因為沒有表演場地,所以才到 The gate 代班。後來,毛遂自薦想要有固定表演的時段,原先對方給的時間是週六,最後敲定為週五晚上。原因是在於那時還沒有週休二日,所以會在週六來看表演的人,多數是衝著場地。但週五就不一樣了,是為了表演者而來。而伍佰&China Blue 的確也展現了他們的現場魅力,甚至影響到之後的宣傳策略:邀請歌迷上電台分享 Livehouse 的經驗。

不只搖滾,更要搖滾不滅

但從 2000 年後,陸陸續續都會看到不少 Livehouse 違法被迫歇業的新聞,好像沒有休業過,就不能稱作是「台灣的 Livehouse」。這如此怪異的現象,導因於過往台灣商業登記法規裡面,找不到適合「Livehouse」登記的項目,業者往往只能從「餐飲店」或「飲酒店」的類別去著手。但像 Livehouse 這種複合式的空間,可能符合餐飲規定,但是違反娛樂服務業法則;或是滿足娛樂服務業的要求,卻沒能兼顧餐飲法令需要。不少 Livehouse 的空間更是位於地下室,還需與附近居民協調,為防空避難室的條件找到一個出口。加上台灣民眾沒有「去 Livehouse 聽音樂的習慣」,常常使得展演空間入不敷出。朱劍輝說,現在各個縣市常常舉辦免費的音樂晚會,但這對 Livehouse 的發展非常不利。畢竟可以免費去看 10 幾個樂團的表演,誰還會想去 Livehouse?這無疑使得 Livehouse 面臨的困境更加雪上加霜。

27756_122385194462787_2859811_n

台灣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協會 Logo

Livehouse 與音樂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畢竟若沒有管道及舞台,即便再好的音樂也很難被聽見。而這或許可以提到朱劍輝的另一個身份:台灣音樂文化國際交流協會(台灣音協)理事長。談到當初協會成立的經過,要回朔到 2002 年,當時還沒有 The Wall、legacy 等類似的表演場地,可說只有朱劍輝與陳明章一起籌備的華山音樂館。然而,一開始也只是為了能更加順利推動華山音樂館,才決定成立協會。但朱劍輝深入了解後發現,台灣的藝文政策對流行音樂很不友善。當時如果要提補助案,國藝會會回應沒有補助流行音樂這個項目。朱劍輝說:「就好像流行音樂進不了兩廳院一樣。」加上表演場地的缺乏,音樂圈的發展可說相當遲緩。因此朱劍輝決定將協會定位為全國性社團,除了保存音樂文化資產外,還要發揚新的樂團,並走入國際與之交流。

最早協會籌辦的「硬地音樂展」,是為了達到「如何增加樂團的表演機會與舞台」的目標,而近年的「天團接力」,更拓展到「流行音樂教育培植」的部分。朱劍輝說,很多年輕人會問他,如果想踏入演藝圈,該怎麼做?然而回答往往都只能很抽象,因為現在還沒有「有系統的課程規劃」。畢竟所謂的音樂系,教得都是古典音樂。因此想要學搖滾樂,不是在社團就是去外面的音樂教室,若要組團更是碰運氣。所以更進一步,朱劍輝找來四分衛、董事長樂團,與年輕的樂團聊音樂、聊組團會遇到的問題,幫助他們做調整。像是彈奏樂器,有時候需要退後一點,聽見團員的聲音後,才能配合。

台灣整體樂團發展問題:希望能靠音樂維生

有了場地與舞台是樂團演出的第一步,接著就是要有適當的宣傳策略,讓更多人知道有不同的音樂存在。朱劍輝說,不論是唱片公司或是樂團,都要有新的模式跟這個社會或其他產業互動。比方,當時的魔岩唱片總經理 Landy 張培仁(現為中子創新執行長)看中伍佰& China Blue 現場演出時的氣氛,宣傳時便著重於讓聽眾覺得「看 Live 表演是一件好玩、流行的事情」。

_DSC7422

當聽眾來到演出現場,最重要的是能否讓這些人隨著音樂起伏。這時候如何排出最恰當的歌單,非常重要。當時伍佰&China Blue 在 Live a go go 演出,即便只有 10 幾首歌,每週都還是能排出不一樣的東西。朱劍輝說,排歌單其實跟起承轉合很像,是一種呼吸。今天用慢歌或快歌開場,感覺就完全不一樣。有時候不是專場演出,如何在三首歌的時間裡就抓住聽眾的耳朵,便是一門學問。這一切的根本在於,能否知道自己的音樂能造成哪些效果。

要好好經營自己的音樂,本不是件容易事。然而當今台灣樂團面臨的另一個挑戰是,沒有兼職無法維生。朱劍輝舉例,當時自己經營的唱片公司「有凰音樂」簽下 Go Chic,問他們進入音樂圈後,有什麼夢想?他們說希望只靠音樂就可以過活。「但在台灣的確不容易,畢竟市場不大,尤其現在分眾又更加明顯。」

雖然現實面向仍有挑戰,但一個好的團應當具備什麼要素,朱劍輝認為像五月天、蘇打綠等樂團能夠成為音樂產業的龍頭,「向心力」跟「堅持」是關鍵。團員湊在一起工作,重點是會替彼此著想、包容彼此,不管在相處上、音樂上給與各自空間非常重要。至於自己的樂團「伍佰&China Blue」,在90年代初創作不少電影主題曲,如〈只要為你活一天〉、〈少年吔,安啦!〉,朱劍輝覺得像這樣的「跨界合作」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為自己的作品會因此提升到另一個狀態。

「不要怕挑戰全然未知的事」

透過民間公司,近年協會與中國的音樂開始有所交流。朱劍輝說,中國樂團的多樣性很高,兩邊(中國與台灣的樂團)也許都沒有錢,但最大的差別在於,他們把這件事當功夫在練。雖然在寫歌、作詞上,中國樂團還不一定非常厲害,但不少樂團的底子或技術都非常好,也正慢慢改善他們的短處。

除了與中國接觸,朱劍輝也會帶著樂團往世界各國跑。接著舉例,當時帶 Matzka 到中南美洲表演的經驗。到巴拉圭時,他們在舊火車站那邊蓋了棚子,同時也邀請當地樂團加入演出,整體的效果其實非常好。朱建輝認為,要打入聽眾的心,首先必須讓他們接觸自己的音樂。等到聽眾知道有像自己這樣類型的音樂存在後,再慢慢地挖掘出更多更深的東西。

_DSC7391

他也觀察到,台灣不少樂團,不論是透過唱片公司或自己申請補助,開始會參加一些國外的音樂祭。這是個很好的機會,畢竟要馬上到國外的 Pub 或 Livehouse 演出有些難度。不過他覺得既然到了音樂祭,那就要展現企圖心。將目標鎖定在不認識自己的音樂、甚至不一定聽得懂自己國家語言的外國人身上,想辦法征服他們。另外也能夠看看國外的樂團在做些什麼,他們如何在音樂祭裡數十個甚至上百個樂團裡行銷自己。過程中能學會如何自我推銷,也能從台下反應中檢視自己的作品。

就像當初朱劍輝決定成立協會後,原本完全不了解的法令規章,也是埋頭苦讀。對於現在的樂團,他也建議「不要怕挑戰全然未知的事」。不論在國內或國外,只要有機會就要積極爭取,好好把握。

採訪:商台玉 撰文:史比野塔 攝影:Jacky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