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馬天宗/向國際專業大師取經,讓台灣 Live 現場演出經濟起飛

0

Legacy 傳 音樂展演空間、中子文化生活事業群總經理馬天宗先生。(攝影 / 黃詠靖)

採訪、撰稿 / Fanny

「長期以來,沒有教科書教導我們如何操作、如何使用音響、燈光,都是靠設備廠商說明、或是看使用手冊,還有口耳相傳的師徒制學習技術。其實這種專業領域有一套邏輯,但我們是完全被隔絕、完全沒有想到。」Legacy 傳 音樂展演空間、中子文化生活事業群總經理馬天宗接受專訪時,幾句話就道出台灣專業技術人員的盲點,口氣中充滿惋惜與不捨。

台灣的現場演出發展蓬勃,從戶外、野台、劇院、Live House 到小巨蛋,從音樂、戲劇、派對、演唱會到大型活動的開幕或中場秀,Live 現場演出絡繹不絕。專業的燈光師、音響師隨時要處理各式規模的演出形態,與面對各種不同的變數。「其實聽奧、世大運這些大活動,我們都有借用國外的器材、設備、人才等。」馬天宗說。

「Live 產業在上升,演唱會越來越多,但是燈光、音響第一線的人才有限。」Legacy 品牌經理吳涵婷(阿瞇)表示:「秀只會越來越增加,場地也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複雜。有時候一個周末,光是台北同一個時間就有那麼多場秀,一個音響或燈光人員只能在一個現場,因此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

被業界稱為「演唱會實務界 EMBA」的TLCMC 流行音樂國際交流大師工作坊因此而誕生。Legacy 透過邀請國際大師來台,以小班制、Workshop 形式,推出了燈光、音響、多媒體應用等領域的工作坊,及使用專業場地與設備、模擬現場演出的實作課程,讓學員能與國際大師交流,吸收國際的思考概念、系統化的學習思維、頂尖技術與工作流程。

TLCMC 流行音樂國際交流大師工作坊已經開辦 2 屆,邀請國際專業師資來台,讓台灣 Live 產業人士有機會當面請益、學習第一手的知識與實作經驗。(圖:Legacy 傳 音樂展演空間 提供)

Live 經濟要起飛,製作技術趕上了嗎?

「辦大師班的原因,是因為台灣製作上有很多莨莠不齊。演唱會成為主要經濟來源,現場經驗變成重要的口碑,大家來看演唱會最重要的是效果好不好,要把經驗做到讓消費者滿意,就有很多必須挑戰的事情,無論創意、製作或技術方面都是。」馬天宗解釋。

馬天宗認為,自從 MP3、數位音樂出現後,原來的唱片產業就瓦解了。「現在有兩個新的趨勢:Download 或 Streaming 數位趨勢,及 Live 趨勢。以前的樂團或藝人是半年錄音、半年巡迴,現在只是把錄音這件事變淡了,因為錄音出專輯不能獲利,只是多個題目可以行銷宣傳,才能巡迴、代言,帶來其它商業機會。」

以往台灣音響、燈光等專業技術大都是師徒制傳承、邊做邊學的訓練方式,缺乏完整、充足、有系統的課程規劃。台灣還缺乏製作大型活動的機會,也沒有市場與產業鍊可以長期支援這件事,在基礎工程知識不足的情況下,創意及團隊運作的系統架構只能慢慢自行探索前進。馬天宗認為一個好的演唱會錄音工程師,除了需要具備設計聲音美學的訓練,不斷累積優質的現場演出體驗也很重要。

「台灣過去幾十年的音樂、電影、娛樂產業,市場需求大,如同在魚缸釣魚,魚餓了隨便釣隨便有,把魚竿放進去魚就咬了。但 WTO 開放、全球化之後,在數位化的時代,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知識與資訊,因而把這個魚缸打破了。」馬天宗嚴肅地說:「以前大家就悶著頭在魚缸裡面幹,我們現在面對的是全球的競爭,如果還保持著原來的樣貌與技術,一定釣不到魚、沒東西吃。」

馬天宗指出,最簡單的方法是就是「趕上」,辦大師班在某個角度就是「趕上」,把捕魚技術做得更好。「人家用 200 呎的船釣魚,我們是 20 呎的船,就算 10 艘 20 呎也追不過人家。所以要學習造 200 呎船的技術,還要學習釣魚、捕魚的技術,看怎麼把創意提高、技術提高、製作提高。」

「很多年輕人想去國外學習,就是因為台灣學習沒有系統、不完整,長期沒有正統教育,而傳統的師徒制,是老師會多少教多少,若師父想保留一手,徒弟就學不全。基礎不夠好,樹就長不大,房子蓋不高。」馬天宗認為台灣業界對燈光、音響、影像製作的基本工程理解的不夠多,因此無法融會貫通,「必須跟更好的人在一起才能更變好,跟差不多的人在一起也不會變好。」

一場精采的現場演出,除了需要台上藝人賣力載歌載舞之外,也是專業的音響、燈光人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用大師班取代出國,讓更多人雨露均霑

阿瞇表示,雖然文化部有預算補助專業人員出國進修,但對在職人員來說門檻太高了,一年不到 10 個人申請。「他們必須放下手邊工作,就算只是短期出國進修一星期,報名、師資、交通、住宿等費用大約 8 萬,但對照產業的需求量,會覺得效果與進修速度不夠快。」

「假設只有 3 天的課、在台灣、有翻譯,每個人抓 5 萬塊預算,一個班假設有 20 個人上課,就有 100 萬的預算,這樣一年可以有 20、30 個人上課,甚至可以開更多課程、跟更多大師學習。」阿瞇說:「像邀請很多次的共和世代 OneRepublic、Backstreet Boys 音響師 Jason Zito 今年終於成行,還有 Linkin Park、OneRepublic 的燈光師 A.J Pen 等大師們。這些大師工作都超過 20 年,早就超過《異數》一書提到成為專家的 10,000 個小時法則了。」

「去年請來的老師 Kenneth Pooch 是 Katy Perry 的音控師,當時剛好 Madonna 來台開演唱會,還找 Madonna 的音控師來插花,一起經驗分享。」馬天宗笑著補充。

台灣人喜歡看日團演出,去年也邀請日本燈光大師前田俊彥來台。「日本的包裝、用色、美學呈現就是與美式不一樣,只是學員會依賴翻譯,老師授課時只能從表情猜測他在說什麼,完全等翻譯丟回中文。」阿瞇發現,找非英語系老師的缺點,第一是翻譯不好找,第二是學員吸收的過程會過度依賴翻譯。「找歐美老師好處是語言問題,學員聽課時,聽原文一次,再聽翻譯一次,不會延遲,重覆吸收。」

「美國畢竟在娛樂產業是大國,產業成熟度與訓練出來的人才還蠻驚人的,美式分享的心情很強烈,會主動幫我們介紹,很願意做教育的事情,也是他們的文化習慣。」阿瞇提及,OneRepublic 的音響師 Jason Zito 就帶香港朋友來旁聽、交流,這位朋友是澳門威尼斯人酒店「金光綜藝館」的技術人員,這次開課又主動飛來台灣來旁聽。

美國當紅樂團 OneRepublic 指定合作音響大師 Jason Zito。(圖片來源:YouTube)

聽課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實作與交流

「每個老師都說這種形式很難碰到,很特別,在國外也很少見。」阿瞇笑著說:「讓這麼多相同職位的技術人員在同一個地方一起交流,相同的條件、相同的樂器、相同的樂團、相同的麥克風、差別就只是人。每位學員實作操作完畢就刪除所有設定,回歸原始條件。」

馬天宗表示,雖然資訊普及,但很多東西不是從 YouTube 看了就會,必須經過某種學習與吸收。「我在美國讀書時學校有段話:I hear, I forgo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荀子.儒效篇: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當我們撞到屋頂時,要如何打開屋頂?只有與更好的人在一起才會更好,把屋頂打開了,才能學到更多知識。」

他坦言,其實學員學到的訣竅、技術、經驗或 Know-how,對老外來說都非常基礎。「他們帶來很多這種基礎,像燈光大師班老師分享他做 Cue 的結構給大家,所有同學都瘋了,每個人都認為是絕招,Copy 老師的 USB 隨身碟,其實老師認為這些很基本,很願意 Share 給大家。」

「當國外有幾十年的經驗,他們一天到晚在用的,而且不斷地 Refine、修改所累積出來的 Know-how,與我們從零開始建立的邏輯與思維很不相同,演出的基本結構不一樣,會讓創意與效率都不一樣。我們因為沒經過某種學習方式,大多是自己研究出來,反而不知道。我們認為最好的可能還是撞到屋頂,與國外比較,美學、技術還是有差距。」

參與大師班除了學習、分享與業內交流,平常可能有競爭關係、或是不好意思問的,都可以趁這個機會追根究底。更重要的是透過實作,確認了正確的技術與觀念,讓實際工作時更順暢。「事實上,實作的壓力很大,每個學員上台操作,要在同行面前拿出本領來,10 分鐘就見真章。」阿瞇表示。

馬天宗表示,大師班每個人都一定要求實作,「若只是請大師來做演講,講完就 I hear I forget。國內有些國外交流班、大師講座,1 天找 3 個大師,1 人講 3 個小時,然後回家。這種分享式的無法反芻,可能大師的每句話都很有學問,但沒有時間去問他問題,沒有時間再挖深一點,我們能得到的可能是 10% 或 20%。」因此實作課請樂團在台上演出,由國外大師現場調音給學員看,也讓學員親自上場。

他解釋,如果不只聽課,還親自去做,讓老師看每個人的實作,做了才能體會更多,I do I understand。「大師班就是補足缺少、不足夠的部份,幫你把屋頂打開,經驗分享。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條件出國去學習,我們可以把這些課程搬來是很幸福的事。」

「去年二月上過 Pooch 的 Live Mixing 音響課、今年一月再上 Zito 音響課,我覺得自己進步超多的耶!」小毛(毛琮文)是輕鬆玩樂團吉他手與團長,現場演出常當 PA,上大師班的前一周剛接下 KKBOX 的成音工作。「老師上課時有教成音的小撇步,我把偷學的東西用在 KKBOX 上,真的很成功。上大師班是這次上課學習,下次演出可以驗證。」

「這個行業最重要的就是交流,每個人的工作不同,會累積不同的經驗和能量,當分工變細,就更能確保演出品質。」大部份的音響師、燈光師很少有互相交流的機會。「參加大師班除了上課,更重要的是同業之間的橫向交流,大家聊天分享新鮮有趣的東西,比自己埋頭苦幹更有效率,進步更快。」小毛補充:「大師班讓我體會最深的是,我更確定自己在做的事情沒有錯。」

馬天宗表示,在國際交流的過程當中,除了聽課,實作也非常重要。(攝影 / 黃詠靖)

結語:打開屋頂、發揮效果,讓台灣 Live 製作品質越來越好

大師班的效果能否反應在市場上?「大師班不是市場課,而是應該把台灣市場變大。」馬天宗正色地說:「大師班是讓這個市場從業的專業人員技術更好,創意更好,更有效果,更有效率。基本的概念、邏輯或方法在正確的軌道上學習才會快,才學得越來越好。」

他表示這個行業講求兩個字:效果。「再好的效率都沒有用,如果沒有效果大家就回家,沒人要看!」效率的另一個解釋是,當你可以有效率的分配資源,就有機會讓效果變更好。

「大師們有一袋子的訣竅可以分享,他們提醒了幾個基礎,好比分享的態度很重要,並強調個人不是重點,演出者才是重點,可見得這是很多大師碰到的問題。」馬天宗認為,看到大家態度與想法的轉變,思考的方式、思考的邏輯的變化,就像打開了屋頂一樣,也是舉辦 TLCMC 流行音樂國際交流大師工作坊的初衷。

【編按】

TLCMC 流行音樂國際交流大師工作坊,由「Legacy傳 音樂展演空間」規劃執行,而整體計畫背後真正催生的推手是「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課程聚焦在燈光、音響兩大部門,並於 2016 年增加演唱會最吸睛的多媒體之 media server 課程;自 2015 年 10 月開辦以來,已邀集超過 10 位國際大師來台交流,為產業界注入與國際接軌的運轉動能。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