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劉名振:聆聽的科技躍進終於啟動

0

文:劉名振(優聲學音響負責人)

如果你以為人為科技在所有面向都有長足的進步,別太早下定論。起碼就錄音與重播這件事情來說,從 1950 年代至今,載體從黑膠、卡帶、CD 到檔案,聆聽設備從音響到手機、從喇叭到耳機,主流音樂的錄音與重播基本上從未改變。需要同時改變錄音設備與重播設備的技術如 2000 年左右開發的 SACDDVD-Audio 這些高解析度載體都失敗了,現在最熱門的是 KKBOX、Spotify 與 Apple Music 這類還無法達到 CD 水準音質的壓縮串流服務,與二十多年前像是被判了死刑般的黑膠!

手機全面攻佔音樂聆聽文化的結果,就是耳機大量地侵蝕了喇叭原本的市場。如果配戴耳機的人已經遠多於用喇叭聽音樂的人,我們為何還需要執著於傳統的、最適合喇叭重播的 Sound Field 錄音方式?既然大家都用手機、平板來聽音樂,為何我們還需要侷限於載體的問題?網路可以傳播小眾的音樂,而技術人員更可以開發專用的 App 來展現對聲音最狂野的想法。

(一)三百六十度聲音體驗

使用假人頭錄音再配上耳機重播,只使用兩聲道卻可以讓人感受到真正的三度空間感,是所有錄音技術都無法比擬的效果。1970 年代的 Lou Reed2015 年的林俊傑都推出過實驗性質的假人頭錄音專輯,但都不能算是主流,因為這種錄音在一般喇叭上播放,音色與音場的表現會有些怪異,總不能要求音樂家為了耳機族推出不同版本的唱片吧!但在大家習慣了網路聆聽後,許多實驗性質的聲音有機會傳遞給更多人聽到。在 Youtube 上搜尋 ASMR(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你會驚訝於竟然有這麼多人想要透過耳機聽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聲音來抒壓。

假人頭錄音的另外一個缺點是僅能現場錄音,無法多軌混音。錄音技術公司 Klang 針對耳機族開發出雙耳錄音專用的混音軟體,只要觸控螢幕就可以把音軌放置在前後左右位置,Youtube上也已經有許多運用這類軟體重新混音的音樂經典作品

林俊傑 2015 年專輯《和自己對話》挑戰假人頭錄音技術,開台灣流行音樂界先例。(圖片來源 / 林俊傑 JJ Lin 臉書

(二)聲音串流品質的提昇

目前主流的串流服務都還僅支援壓縮品質的聲音,但 CD 品質的聲音傳輸對當前的網路頻寬來說其實不是問題。法國 Qobuz 在 2007 已經推出 CD 音質的串流服務,一度財務困難,現已度過危機。美國的 Tidal 由樂壇天王 Jay Z 召集他的藝人好友們「共同擁有」,氣勢甚強,但是台灣服務仍未推出;Spotify 也已經宣佈要進入無損串流的市場,看來 CD 的好日子已經不長久。KKBOX 則讓人驚喜的與 DTS 合作,在 App 上加入 DTS 耳機音效,所有音樂同時受惠,展現更強烈的耳機空間感。

身兼饒舌天王與商業大亨雙重身份的 Jay Z 在 2014 年創立以高音質與合理版稅分潤為號召的串流平台 TIDAL,不過至今服務範圍尚未涵蓋台灣。(圖片來源:TIDAL 官方網站

(三)聲音的 VR

頭戴式 VR 設備已經把體感偵測與影像結合到十分純熟,但是聲音的變化牽扯到的事情似乎更為複雜。前兩年歌手 Beck 與林肯汽車合作,在會旋轉的圓形舞台上與一百六十人的樂團演出 David Bowie 歌曲〈Sound and Vision〉,特別的是使用 VR 技術配合假人頭錄音,在當時的廣告活動網頁上,可以配合電腦前方鏡頭偵測頭部轉動動作(當然要先進行校正),在轉頭的時候同時感受到影像與聲音的方位變化,是多媒體史上的一大創舉(編按:該網頁目前已撤下)。百年來錄音技術都是被電影技術帶著走,也許在 VR 電影普及後,我們就會看到 VR 演唱會影片的發行。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