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music ally 專欄/樂迷真的想聽錄音室級的高解析音樂嗎?

0

※ 此文授權轉貼、翻譯、改寫自 music ally;翻譯 / Eli.C

許許多多的知名藝人、主流唱片公司、音響公司和串流音樂服務都很期待「高解析音樂」的發展潛力,不過,是否只有一小部分的消費者在意呢?

在今年坎城國際唱片展(Midem)的「串流日(Streaming Day)」當天,其中一個論壇從支持者的觀點,探討了高解析音樂這個議題。這場論壇由數位娛樂集團(Digital Entertainment Group)所發起,主持人為此集團的資深總監 Marc Finer。論壇講者包含數位音樂平台 7digital 的副執行長 Pete Downton、串流服務 MQA 的執行長 Mike Jbara、法國串流服務 Qobuz 的市場總監 Malcolm Ouzeri、索尼音樂的客戶開發與全球數位事業資深副總裁 Andre Stapleton、以及環球音樂的技術長 Ty Roberts。

主持人 Marc Finer 認為科技發展迅速,要如何讓大眾同步採用將會是一個的挑戰。也提到目前已有超過兩萬張主流與獨立音樂的專輯出過高解析音質的版本。Marc Finer 試著打破一般認為樂迷不會在意音質的迷思,他說:「你相信嗎,他們真的會在意。目前好的音質並非唾手可得,但他們很希望未來可以。」Marc Finer 同時也反駁樂迷不會為了更好音質多付費的論點,因為他觀察到,黑膠復興這個趨勢吸引了許多千禧世代與青少年。

產業裡有項挑戰是,目前大部分的市調都是由消費者科技協會執行的,它們傾向強調大眾要有好硬體設備才會接受高解析音樂,或許我們需要更多獨立執行的研究。但 Marc Finer 最後發表了一個大膽的論點,他說:「如果串流音樂能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就有可能吸引超過一千兩百萬個付費訂閱者。我們認為這對音樂產業整體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

今年六月在 Midem 串流日舉辦、針對高音質的論壇。左起為環球音樂技術長 Ty Roberts、索尼音樂客戶開發與全球數位事業資深副總裁 Andre Stapleton、MQA 執行長 Mike Jbara、7digital 副執行長 Pete Downton、Qobuz 市場總監 Malcolm Ouzeri。(圖片來源:music ally)

接著由講者們發表看法,由兩大主流唱片公司的代表開始。Ty Roberts 提到環球目前正將大量的專輯轉檔成高解析音質的版本。他表示:「我們把心力都集中在重要的任務上,這件事對我們公司來說非常重要」。Andre Stapleton 也同意地說:這件事在我們公司裡也是優先處理,我們已在此投資多年了。」

7digital 的 Pete Downton 分享了參與多家高解析串流音樂服務商後台工作學到的經驗:「過去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高解析檔案播放裝置的普及率。若你回想 DVD-Audio 以及 SACD 格式,要提高顧客採用率的方法,反而是要加強行銷一台一千英鎊的播放裝置。這一直是個艱難的挑戰,尤其是當現在整體產業正準備從實體走向數位。」但他也提到過去五年來,已經有了轉變:越來越多人的隨身裝置或是家中的裝置都可播放高解析音樂了。「播放裝置目前已經較普及了,但對消費者來說,這件事必須簡單易懂,如果他們必須花很多時間研究,那麼將無法被廣大地採用。」

Sony 與 Philips 以高音質為號召,在 1999 年推出名為 SACD 的新音樂格式。SACD 光碟片外觀雖與 CD 無異,卻無法在一般的 CD 播放器上使用,必須另外購買專用機種,即使入門級也要價約三萬元,門檻不算低,也導致 SACD 成為少數發燒友才會購買的高級品而漸漸被市場淘汰。(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MQA 的 Mike Jbara 提到了另一個挑戰:市場上大部份的音樂都被壓成 CD 格式輸出,而不是錄音室原始音質,造成回到源頭重新處理的過程非常耗時。」但他仍然很樂觀:「用戶不久後就可以聽到各熱門專輯的高解析版本。完整呈現錄音室原始音質是我們很重要、重視的工作。」

當提及與 MQA 的合作時,Ty Roberts 表示:「在 Mike Jbara 這位夥伴的幫助下,我們目前正在進行新格式的轉檔。我們的曲庫未來會提供 MQA 的格式,它適用於串流服務商以及數位下載平台。」Andre Stapleton 補充道:「最令人興奮的便是這些檔案的輕便性,我們已經把整個高解析音樂曲庫授權出去了,我們都非常期待。」

不過 Malcolm Ouzeri 則說高解析檔案的輕便性並非最首要的挑戰。他表示:「希望有高解析音樂的客群,其實是想在家裡欣賞的。」當然,如果 MQA 這樣的關鍵技術能普及的話,那高解析音樂就更有機會吸引到早期使用者以外的客群。

MQA 公司開發的技術,號稱能帶給消費者錄音室的原始完美聲響,獲得各大音樂公司支持。(圖片來源:What Hi-Fi? 網站

關於數位娛樂集團認為千禧世代渴望高解析音樂的說法,Malcolm Ouzeri 也發表了自己的不同意見,他提醒說道:「這些人願意每個月花多少錢升級成高解析音樂呢?他們願意每個月付 20 歐元嗎?他們現在每個月付 10 歐元都有困難了。」

Pete Downton 提到,過去十年來,與數位音樂有關的創新大多都與手機應用有關,但進步的空間還很大。他表示:「身為產業工作者,我們必須多管齊下。各家串流服務範圍都很廣,服務內容卻沒什麼差別,反觀我們 7digital 已能滿足樂迷各種需求。」他希望高解析音樂可以觸及主流大眾,且不限於手機這個載具。「家中以及車上都是我們接觸客戶的機會,提供他們更棒的聆聽體驗。」

回到唱片公司本身:公司內部是如何與 A&R 及行銷部合力推動高解析音樂呢?Andre Stapleton 表示:「不是哪一方說要推動,就可以執行,這仰賴彼此的配合。以我們索尼音樂來說,許多在旗下的廠牌自願調整製作環節,有的開始訂定新規範、新的 A&R 政策,設定母帶輸出的最低標準。很開心看到大家願意配合。」Ty Roberts 則是到環球旗下的各個廠牌宣導高解析音樂。他表示:「我們能為用戶做的不僅僅是輸出時,把格式改成高解析而已。我們可以把這當做是一個契機,重新思考母帶的後期處理,保留更多的動態範圍,提供用戶音質更好的聆聽體驗。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專門為高解析音質來進行後製。」

Malcolm Ouzeri 提到,可以在錄音室預設高解析輸出規格,而非輸出後再回頭補救。Andre Stapleton 同意地表示:「所以事前訓練很重要。當下轉成高解析音檔幾乎是零成本,但要回頭挽救音質,成本就非常高了。」他另外談到目前車內音響系統狀況,大多數車子都有特別為車內的空間而設計的好音響,但大多沒有可以播放CD的功能。他表示:「許多車商很積極在尋找合作的音樂服務商,且它們想讓車內可以播高解析音樂。」

要讓高解析音樂普及,首先要在音樂後製輸出時就為高音質量身打造,否則事後補救將耗費大量成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Marc Finer 好奇,好音質真的對一般主流大眾樂迷有吸引力嗎?還是只對喜歡嘗鮮的人和發燒友有吸引力呢?Ty Roberts 認為好音質只是一部分,他表示:「我們還想要給粉絲更棒的視覺呈現、照片,讓粉絲與藝人有更多的互動」,並舉例說明在客廳透過高解析電視享受音樂是多麼潮。「有了更完整、豐富的資訊及資料,高解析音樂讓我們有機會去提升音樂的視覺及內容體驗。」

有觀眾提出了一個問題,詢問除了錄音室版本外,串流高解析音樂是否有機會擴展到現場演出。Mike Jbara以使用 MQA 格式作為答覆。他承諾並表示:「不久之後,你就可以聽到 MQA 格式的現場版音樂了,我們有些夥伴都已經宣佈加入合作了。」

要怎麼做才能使 Spotify、Apple、Amazon 及其他大型串流服務接受高解析音樂呢?Andre Stapleton 表示,這些科技公司有內部投資的優先順序,例如 Amazon目前就專注比較多在開發 Echo 與 Alexa 的語音辨識。但他認為若以經濟利益為考量,去說服這些大公司,結果應該會很樂觀。他表示:「這些公司很在意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若想要提升這個數目,提供用戶高解析音樂應該會是個關鍵,這是很合理的。」

不過,在這點上,Malcolm Ouzeri 不認為大型串流音樂商會自動跟上潮流。他表示:「它們目前還差得遠呢。它們要做的第一步應該是先提升到 CD 的音質,它們根本還沒達到這步。讓它們一步一步來吧。如果真能聽到 CD 音質的串流,對喜歡音樂的我們來說,都是好事,對我們的耳朵也比較好吧。」他繼續說道:「但首要問題是,要收多少錢?CD 音質的串流目前是每月 20 歐元,那高解析音樂要收多少?如果真的換成高解析音樂,那收費肯定更高。目前高解析音樂的樂迷,通常都願意花很多錢在音樂上,但如果我們想要觸及更廣大的一般群眾,讓他們接受高解析音樂,那定價會是個問題。」

Ty Roberts 強調環球音樂會讓合作的服務商自行決定使用的技術及商業模式,但他反駁了關於每用戶收入的論點。「對這些服務商是有實質幫助的,每用戶平均收入提升,利潤也會提升,對它們來說是好的。更何況,產業裡還有小型公司因為主打高解析音樂而成功。如果大型公司發現這些競爭者(像是Qobuz)開始瓜分它們的用戶時,它們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Pete Downton 補充說道:「這不再只是唱片公司內部的議題,許多藝人、製作人及音樂創作者都期望這樣發展。所以串流服務商終究無法抵擋趨勢,整個音樂社群齊力,目標就可以達成。」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