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Glastonbury 2017 回顧/我在前往世界最大草地音樂節的路上,聽見 Glastonbury 傳來台灣的聲音

0

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音樂節「Glastonbury」,每年夏天在英國西南部的農場舉辦,至今已近半世紀,歷史十分悠久。

文、攝影 / ELLE雜誌 EVA

六月的倫敦街頭異常躁動,不少人扛著帳篷睡袋大包小包擦身而過,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開始往這個音樂與文化、流行充滿碰撞與火花的藝術之都聚集。不為別的,正是為了參加一年一度世界最大的草地音樂節——Glastonbury Music Festival。對許多人來說,能夠一訪那個曾被 Velvet Underground、Bob Dylan 等偉大音樂人征服,見證過英國搖滾黃金年代的神聖舞台 Glastonbury Festival,是一輩子都想像不到的事。

音樂祭之前,走進博物館與Pink Floyd共舞

在進入 Glastonbury Festival 之前,得先要到旁邊晃晃,才能平復那種無法抑止的興奮心情。我坐在前往南肯辛頓 V&A 博物館的車廂內,準備前往 Pink Floyd 回顧展「The Pink Floyd: Their Mortal Remains」,這絕對是資深樂迷今年非去不可的展覽之一。

走進展區,耳中響起專輯《The Wall》的經典歌曲,彷彿暗示這將是一段震撼且叛逆的旅程。展區用不同時期的專輯區分,並以一首歌做為主旋律,讓人們有機會一窺 Pink Floyd 五十年來樂團生涯的大起大落。一旁兩名中年男子拿著相機念念有詞地翻拍著堪稱神作的《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專輯封面圖,叨叨絮絮著當年第一次買下這張黑膠唱片的感動。每個進來看展的人臉上都寫著滿滿回憶,似乎想起了當年追星的自己。展覽盡頭驚喜的安排了巨型環繞螢幕視聽間,不可思議的音響及燈光效果,讓樂迷彷彿穿越時空,回到 Pink Floyd 演唱會迷幻的現場。

來自世界各地的樂迷聚精會神朝聖 Pink Floyd 回顧展「The Pink Floyd: Their Mortal Remains」。

燃燒搖滾魂的倫敦黑膠聖地

幾乎所有來 Glastonbury Festival 的樂迷都會先繞路經過這兒,就像是打卡的概念,非得帶走幾張黑膠當紀念品不可。位於倫敦西邊的「Rough Trade East」,經歷過 1970 年代龐克搖滾的輝煌時期,它不僅是獨立唱片的代表,更是許多新進樂團及歌手發表作品的重要據點。隨著黑膠唱片在世界各地的復興浪潮,這裡也成為許多倫敦年輕人聚會挖寶的熱門場所。

身為世界上最棒的唱片行之一,Rough Trade East 店內斑駁的白色磚牆上掛滿了舊或新的黑膠唱片。無論是新登場的地下樂團,或是來自世界另一頭的優質美聲,每張專輯上都貼著一張店員以潦草字跡寫下的紙條,用一種極其私人的方式分享著對音樂的狂熱。這家唱片行的創辦人曾說過:「只要還有人熱愛音樂,那老派的作法永遠不會退流行。」因此他們有一整個牆面放滿了店員私心推薦的黑膠專輯,柱子則是貼滿了黑白宣傳單,那是一種堅持,一種希望能讓更多人能發現好音樂的做事態度。不光賣黑膠,店內也賣各種音樂寫真書籍及不定期舉辦 Live Band 演出。店裡還設有咖啡吧台,讓你能找舒服角落沈浸在音樂世界裡。

另外一間位於倫敦 SOHO 區的「Phonica Records」,光是站在門外就可以感受到店內陣陣重低音往身上襲來。以 House、Disco、Techno 為音樂主打的 Phonica,就像是混搭各種領域音樂的巨大實驗場。Phonica 店員對電子樂知識厲害到自己都出了混音單曲。「流行來來去去,但我們只專心做好一件事-那就是賣最棒的電子音樂。」

成立於 2003 年的 Phonica Records,同時具有典型唱片行印象與現代感,是倫敦首屈一指的唱片行之一。

Glastonbury裡傳來台灣之聲

倫敦龐克文化發源地 Camden Town 裡,熱鬧的市集販賣著各種搖滾風飾品和紀念團 T,不少個性藝術家帶著自己的創作期待有緣人出現。傳奇 Live house Proud Camden,這一夜,有了台灣的聲音。這是「Taiwan Beats 台灣之夜」表演現場,同行的河岸留言工作人員馬不停蹄進行彩排,一次又一次的音控確認,只為了確保國外聽眾能看見最完美的演出。當阿爆以排灣族母語唱出明亮輕快的放克歌曲,即使語言不通,那充滿靈魂的歌聲依舊讓人忍不住隨著搖擺;MATZKA 更是冒出了不少特地前來捧場的死忠英國歌迷,聲嘶力竭地為偶像歡呼叫好,連他本人都驚呼:「沒想到在英國也有我的粉絲!」而最驚喜的莫過於 DJ RayRay 將 Coco、張震嶽、蕭亞軒等經典老歌重新混音,打造出充滿台灣味的電子舞曲,果然立刻引起觀眾共鳴。那一夜,從觀眾到酒保,大家跟著台灣的音樂忘情跳舞,有種時空錯置的錯覺。而在異鄉聽到台灣的音樂,鼻頭竟有些酸酸的。

在 Glastonbury Festival 正式展開前,台灣音樂人在倫敦的 Proud Camden 舉辦「Taiwan Beats 台灣之夜」活動,圖為 MATZKA(右)的演出。

闖進現代嬉皮的烏托邦——Glastonbury音樂節

令人難忘的旅程,絕對不會太簡單。我們坐了 3 個多小時的巴士才終於抵達位於 Somerset 的 Glastonbury 音樂節。許多人都誤會 Glastonbury 只是一個擠滿人的巨型演唱會,但其實它是一個結合了工作坊、遊樂場、藝術展覽及舞台表演的大型戶外博覽會。主辦單位將整片音樂節場地細劃分成為 30 個區域,每一區都有自己的風格、藝術裝置及建築特色,五天根本逛不完。而 MATZKA 及阿爆登上的 GULLY 舞台正是集合來自世界各地,以部落感、雷鬼風為設計概念搭建而成的場地。

當天打頭陣的阿爆在上台前三小時剛得知自己拿下最佳原住民專輯大獎,但她沒有太多時間慶祝,因為接下來的表演是她人生更加重要的突破。「拿到金曲獎,又能到這個一輩子都無法想像的音樂節表演,這麼多好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好怕我會突然死掉!」她開玩笑的說。我能明白此時她的心情有多麼激動,能站上連偶像夏奇 Shaggy 都曾表演過的 Gully 舞台,是再高不過的榮耀。接著表演的 MATZKA 用搖滾、雷鬼並融合濃厚原民風格的歡樂旋律瞬間就炒熱了氣氛,觀眾甚至在最後一首〈VAO VAO NI〉跟著跳起了排灣族傳統舞蹈。當他試著以一口不算流利的英文對台下外國觀眾介紹自己:「Hello! My English not good, I just sing, ok? We are from Taiwan!」我和河岸留言的夥伴們互看了一眼,好不容易,把台灣音樂推向國際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好不容易,但我們真的來了。

以雷鬼風、部落感為主軸設計的 Gully 舞台,登台的多為擅長跨界融合、或充滿地方特色的音樂人。

午夜12點才開始的狂歡祭典

到了夜晚,在音樂節西北以仿造鐵皮屋外型所堆疊搭造而成、散發頹廢個性的 Blues 舞台迎來最瘋狂的午夜派對。頂著一頭紫色長髮的 RayRay 正準備站上 DJ 台,全場也跟著開始躁動不安。當 Drum& Bass 的超重節拍一下,八千人彷彿解放般的開始舞蹈,甚至連 Glastonbury 策展人都忍不住下海一起同歡。配合游移在指尖的精湛刷碟技術與流暢的接歌技巧,一個半小時的演出,就已經讓所有人徹底臣服在這位來自台灣女孩的魅力。

同一時間,位於東南角的神祕聚落——「香格里拉 Shangrila」好戲正要上演。

「燒起來了!房子燒起來了!」少女這樣尖叫著,一抬頭,猛然佇立著一節衝入廢墟大廈的地鐵車廂,另一側則是看似正在燃燒的巨型廢棄肉品工廠。當午夜酒後三巡,人們開始聚集到香格里拉找尋夜的刺激,隨著音樂上下跳動的奇幻巨型人偶等著迎接每個到來的人們一起展開刺激的冒險。過了午夜,用垃圾塑膠空瓶堆砌而成的巨型裝置藝術變身成為五光十色的巨型舞池,一旁上千件被快時尚淘汰的舊衣則在燈光的投影下化身成再諷刺不過的燦爛燈塔。一間接著一間有著奇特外觀的酒吧其實個個別有洞天,煙霧繚繞之中每個人都失去了方向,隨著音樂搖擺到凌晨5點都還只是小菜一碟。半夜由高處往下望,整座 Glastonbury 山谷都迴盪著香格里拉喧鬧的音樂及歡呼聲,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頹廢到底的藝術美。

DJ RayRay 表演所在的 Blues 舞台,驚奇地搭建成五顏六色的鐵皮屋模樣。

在 Glastonbury,什麼瘋狂事都有可能發生

在音樂節接近尾聲的前一天我起了個大清早,獨自一人走在傳說中嬉皮的大本營——「Healing Field」,試圖找尋靈感,為這次的音樂祭畫下完美的 Ending。Glastonbury 依舊保持了 40 年前那股不羈的嬉皮精神,佔滿一整個山坡的嬉皮村就是最好的證明。滿佈的 TIPI 帳篷,正在做早晨冥想和瑜珈按摩的善男信女們,圍著營火拿著「TALK TO ME」標語的心靈治療師,甚至有特別設置的婚禮花棚。這兒不是拉斯維加斯,但每年真的有不少新人特別選在此時舉辦婚禮!沿路還經過了許多 Workshop 藝術工作坊,從臉部彩繪、木頭餐具製作、織布手藝,到手工馬賽克玻璃、自畫像教室、陶器雕塑……等,活動豐富到不知該從何選起,最棒的是,本著分享與愛的精神,大部分都是免費參加。

看著爸媽帶著小孩穿梭在以巨型花朵雕塑而成的藝術品間,隨處可見的鮮豔旗幟隨風飄逸,風裡有交談聲、吉他聲、詩歌朗誦聲、還有小孩天真無邪的笑聲。對我來說,Glastonbury 最美的不是風景,而是千里迢迢來這裡一起度過這 5 天的人們,河岸留言同伴們,以及唱出台灣心聲的 MATZKA、阿爆,以及 RayRay,不分性別、年齡、種族、膚色、背景,我們都擁有同樣的 Spirits,我們都是一樣的自由。

Glastonbury 音樂節依舊保持了 40 年前那股不羈的嬉皮精神。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