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 Feedback Asia 總監 Priya Dewan:Spotify 和 Apple Music 是亞洲市場成長的關鍵

0

Feedback Asia 總監 Priya Dewan 來台參加「向世界發聲的進擊之路——音樂節與演唱會策展實務工作坊」擔任講師,向學員分享國際巡演經紀的相關專業知識經驗。(攝影 / 曾日進)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於 9/25、26、27 連續三天舉辦「向世界發聲的進擊之路——音樂節與演唱會策展實務工作坊」,特別邀請「仁川搖滾音樂節」策展人 Tommy Yoon 、中國「迷笛音樂節」策展人單蔚、Feedback Asia 總監 Priya Dewan,及日本唱片通路代表 Disk Union 總監的谷口慶介,來台分享從事音樂產業的相關經驗。分別從音樂節與演唱會策展、藝人海外巡演管理與藝人媒體公關宣傳三個面向切入,討論產業中不同專業的實務狀況。

其中,由 Priya Dewan 所經營的 Feedback Asia,為位於新加坡的國際藝人巡演經紀及諮詢公司,除協助國際藝人在亞洲舉辦演唱會,也提供亞洲音樂市場的相關資訊。此外,因看好亞洲市場,Priya 也於去年成立了 Gig Life Asia 網站,試圖為不諳亞洲各國語言的音樂愛好者,整合亞洲音樂活動的相關資訊。藉工作坊第二天結束的短暫空擋,我們邀請 Priya 分享其在工作上獲得的經驗,及觀察到亞洲及台灣的市場樣貌。

問:相較於其他亞洲地區,您對台灣音樂市場的印象如何?

答:我認為台灣的音樂市場相當成熟,在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進入台灣前,就已經有許多本地的音樂串流平台,如:KKBOX、myMusic、friDay 音樂等。此外,也有許多厲害的獨立音樂廠牌及成熟的藝人。

約兩、三年前,我來台參加金曲獎,當時看到許多非常年輕的獨立音樂人獲獎、受大眾關注,對於這個現象,我認為非常有趣也感到十分開心。

但美中不足的是,台灣的音樂場館不夠多。此外,過去台灣有很多很棒的音樂節,會邀請國際及在地的藝人,但過去幾年,台灣這類型的音樂節好像越來越少,反而相對聚焦在 Ultra、EDM 類型的演出上。

問:您曾提到,近年台灣市場持續成長,您認為開啟成長之因為何?

答:我認為 Spotify 和 Apple Music 引進後,對台灣市場影響很大。這兩個平台上有國際藝人完整的作品,尤其是獨立廠牌,而台灣本地平台可能還未獲授權。Spotify 和 Apple Music 的引進,增加了這些音樂在台灣樂迷間曝光的機會。所以大致上,我認為主因是網路發達,除串流平台外,Facebook 和 YouTube 也可以推送音樂資訊給全世界的人,這些一般大眾都能接觸到的平台,讓各國藝人和本地樂迷能在上面交換資訊、彼此支持。

據我瞭解,國際藝人現在都很看重亞洲市場,因為他們在行銷作品、尋求媒體曝光過程中,發現亞洲市場的價值。現在他們會關注自己的作品是否有上架 KKBOX,而不再只關心 Apple Music 和 Spotify。因此,除國外串流平台的引進,促使台灣與亞洲音樂市場成長的原因是雙向的,是國際藝人和亞洲本地音樂社群共同努力的成果。

問:您認為目前亞洲音樂產業目前最需加強的專業是什麼?

答:應該要有更多數位音樂專家、數位音樂經理,讓藝人能和正確的夥伴合作、確保藝人的作品在任何平台上都能取得。而管理社群媒體也很重要,如:Facebook、YouTube,因為這是這個時代接近粉絲的方法,但我覺得好像還有許多廠牌沒有管理數位內容的專家。

另外,若能開設更多場館會更好,因為要辦更多演唱會所需的就是更多場館,因此當得知「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明年將啟用,我覺得很很開心,因為我認為這將能吸引各式各樣的藝人前來表演,且對演唱會策劃公司而言,也更容易在此開發國際藝人的市場,例如從 200 人的場館開始辦演出,接著再到 1,000 人、6,000 人的場地。

問:除已發展成熟的 Feedback Asia,您於 2016 年新創 Gig Life Asia,此網站創立的動機和企圖為何?

答:最初我只是想提供資訊。幾年前,我參加了在台北的音樂節,當時有幾位國際藝人在音樂節中表出,但卻沒有任何相關的英文資訊,讓台北或附近地區不懂國語的樂迷,錯過了觀賞演出的機會,我覺得非常可惜;且若有英文資訊,音樂節的售票情形可能可以更好。此外,有時國際藝人在某地區只會有一場表演。比方說 Erykah Badu 將於 10/17 在馬尼拉演出,亞洲巡演的下一站就是日本,但除馬尼拉,東南亞其他地區可能也會有一些粉絲想參與她的演唱會,這或許是他們的唯一一次有機會參與 Erykah Badu 演出,所以即使不住在菲律賓,他們也很願意坐飛機去相較於歐美國家不算太遠的馬尼拉。

Gig Life Asia 的其中一項服務,是提供與亞洲音樂活動相關的住宿、玩樂等資訊。我在 Feedback Asia 職務上所獲得的經驗,讓我有很多訊息能與他人分享,例如亞洲當地的小吃、酒吧等,提供其他人更在地的旅遊方式。此外,Gig Life Asia 還有販售「音樂節套裝」,幫你安排抵達音樂節、演唱會的交通和住宿,並提供與 Gig Life Asia 合作的餐廳之用餐折扣。目前 Gig Life Asia 的架構和運作方式大致如此。

Gig Life Asia 網站嘗試整合亞洲各國演唱會與音樂節資訊,並提供套裝行程,讓喜愛出國看表演的樂迷輕鬆搞定訂房等等大小事。(圖片來源:Gig Life Asia 官網)

相較於旅行社開的音樂節旅遊團,透過 Gig Life Asia 的服務,你可以在飯店遇見除台灣外,來自亞洲各地的人,有機會結交各地的新朋友。此外,我們提供客戶建議和彈性選擇方案,而非強制包套。例如在「峇里島音樂節套裝」中,客戶可以自行選擇是否加購機場到市區的交通票。我們盡可能讓整個旅遊行程更彈性,且在每個人都能為自己創造專屬經驗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在飯店與一群喜歡音樂節的人相遇,為音樂節參與者建立起社群。

而最終,我希望為 Gig Life Asia 能建立中文版網頁,因為即使我能在台灣推廣單一一項音樂活動,但若沒有中文網站,就不可能在台灣推廣所有 Gig Life Asia 上刊登的活動。除服務亞洲熟悉英語的人士,我希望也為本地人提供服務。

問:根據您深耕亞洲的經驗,怎麼看十年後的亞洲音樂市場?

答:對我來說,這要看科技涉入音樂產業的速度。音樂產業大部份的改變與科技的發展息息相關,例如當初黑膠被卡帶取代、卡帶被 CD 取代、CD 又被數位串流音樂取代。科技影響人們聆聽音樂的方式,也將決定未來市場的樣貌,而懂得跟進時代變化,是在未來音樂市場上成功的關鍵。

至於演唱會和音樂節,我認為亞洲會有越來越多精緻的小型音樂節,例如,現在印度有在城堡和宮殿舉辦的音樂節,又或者是泰國的 Wonderfruit,以促進永續發展為核心。此外,音樂節將變得越來越注重整體的體驗,不再只專注於音樂,例如香港 Clockenflap 結合藝術、美食、時尚等領域。許多人參加音樂節,只是想要有不同的體驗。例如,從沒參加過露營的人,可能會想嘗試可露營的音樂節,又或者沒去過印度拉賈斯坦邦的人,可能會想參加在拉賈斯坦邦當地舉辦的音樂節。

而其實台灣也還有許多地方未被探索,離開台北,山岳、溫泉、海景等自然景觀都非常美麗,我認為台灣很適合透過音樂節吸引人們對其他地區的注意。

關於作者

Jessie C.

「Music Talk 音樂慢慢說」部落格撰文者,書寫音樂的年資不及聽音樂的 0.06 %。太晚發現音樂即人生,也太晚發現「人其實一輩子都離不開自己十八歲時聽的音樂」,於是只好左耳聽台灣小清新、右耳聽黑人 R&B。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