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台灣龐克小說《不三不四》作者 Joe Henley:台灣出色的樂團不能只有我聽到!

0

加拿大音樂人 Joe Henley 來到台灣,一住就是 12 年,竟是出自一個極為隨性的決定。(攝影 / 曾日進)

作家身兼樂團主唱,Joe Henley 是定居台灣的加拿大人。在大學畢業那年,對於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尚未拿定主意,他因曾旅居台中的室友隨口說一句:「你可以去台灣啊,那裡很好玩。」遂訂了機票,來到亞洲這座小島。

此前,Joe 對台灣幾乎一無所知。2005 年他背著吉他想來台灣一圓樂團夢,22 歲的他心想:「台灣是亞洲國家,一定連龐克音樂是什麼都不知道,我一定會是台灣第一個龐克樂團!」沒想到來台後發現,台灣的龐克音樂場景早有一段時間的歷史,「我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他有些後悔地說。自此,他開始了台灣音樂探索的旅程。

Joe 造訪台灣各地的音樂場景,聆聽許多本地樂團,如:Infernal Chaos、閃靈等,並喜歡在演出結束後與音樂人交流、瞭解歌曲背後的意義,過程中逐漸瞭解台灣的歷史、文化,更在與台灣音樂人共組樂團後,認識到台灣龐克與金屬頭的生活、家庭衝突、以及艱難的生存環境。「聆聽龐克和金屬樂就是我認識台灣文化、歷史、政治的方法。」相較於其他地區,Joe 認為:「台灣相對緊繃的政治環境,為龐克和金屬樂帶來許多靈感,也使台灣的音樂充滿活力。」

為台灣音樂書寫不遺餘力

最初,Joe 只計劃在台灣待上一年,但因為太喜歡台灣和這裡的音樂場景,再加上與現在的老婆相遇,自大學畢業後誤打誤撞來台至今,已在此定居長達 12 年。

期間他曾一邊在公司上班,一邊與朋友共同經營「Taipei Metal」部落格,「我常趁老闆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寫文章。」他邊說邊模仿起當時自己躡手躡腳、小聲敲打鍵盤的樣子。不過五年前,Joe 離開公司成為全職的自由工作者後,就沒時間再經營 Taipei Metal,目前部落格已關閉,僅剩粉絲專頁留有他過去努力的痕跡。回憶起寫作初衷,Joe 說:「Taipei Metal 從來都不是為了賺錢才寫,我和我的朋友 Mark Mitchell 為推廣台灣金屬音樂而寫,因為對外國人而言,幾乎沒有任何資源或管道能瞭解台灣金屬樂。」

除私下經營的 Taipei Metal,Joe 也為 Taipei Times 寫過約三年的「Live Wire」音樂專欄。「當初我接到這份工作時,目標是將龐克和金屬樂團介紹給更廣大的讀者。我和另一位作者 David Frazier 協作 Live Wire,因此每兩週就會輪到我寫,我盡可能寫台灣的龐克或金屬樂,但並不是每次都能被編輯接受,因為 Taipei Times 希望專欄的音樂類型能更多元。那些我曾寫過的樂團,有很多是第一次透過英文被介紹給外國讀者,也有些甚至是第一次被介紹,從來沒有媒體關注過他們。我希望我喜歡的樂團、努力經營且作品出色的樂團,能被更多人聽到。」Joe 在寫作題材上的堅持,讓我深刻感受到他對台灣龐克和金屬樂的熱愛與信心,只可惜報社去年因經費不足,關閉了 Live Wire 專欄。

十餘年的觀察成就一部小說

長期書寫的經驗累積,讓 Joe 幾乎成為台灣龐克和金屬樂的專家,在跑遍各類現場、認識各色人物後,他的腦中開始計畫著該怎麼把身邊的精彩故事與他人分享。「我在台灣的音樂場景累積的故事,有些並不適合寫在 Taipei Metal 或 Taipei Times,因此我想可以透過小說(虛構)的方式呈現,修改真實故事中的細節、人名,但維持故事的氛圍和感受。」於是, Joe 花了約兩年的時間完成《不三不四》(Bu San Bu Si),這是一部以台灣龐克為主軸的英文小說。

Joe Henley 把他在台灣龐克場景多年的觀察寫成小說《不三不四》,希望透過這本書捕捉音樂人美好的一面。(圖片來源:Camphor Press

「我的創作動機,是希望以虛構的故事呈現出台灣音樂的氛圍和場景,雖然不是所有情節都來自真實經驗,但絕大多數都是發生在我或者身邊的人身上的事。」決定提筆撰寫這部小說時,Joe 心中有個目標:「透過這本書,我希望讓讀者認識台灣的音樂及生氣蓬勃的音樂場景。此外,也希望引起讀者對台灣本身的好奇,讓更多人投入與台灣相關的議題。」

小說中,為呈現出在地氛圍,許多對話內容 Joe 選擇以漢語拼音呈現,讓角色說起道地的台語或國語,閱讀時我不禁好奇,Joe 是如何學會台灣人說話的口氣?「這方面我很感謝我老婆,在我寫這本書時給予我很大的幫助,雖然我一直煩她、問她問題,但她總是很有耐心。大多時候我會假設一個情境,問她台灣人通常如何反應,她會告訴我台灣人在這時都說些什麼,讓我能直接寫在書裡。」

《不三不四》希望透過一群台灣龐克青少年的生活,探討成長與龐克的真意,以及身為台灣龐克的價值。「台灣龐克和金屬頭是我一生中遇過最善良、溫暖又可愛的一群人,因此我非常希望透過這本書捕捉他們美好的一面。他們充滿熱情,甚至有時熱情過頭,讓自己陷入險境。」雖然 Joe 這麼說,但讀完《不三不四》並不會讓人感到溫暖或輕鬆,小說裡出現的幾乎都是底層人物,為了音樂日子過得加倍辛苦,主角在過程中也因年輕天真,為自己有意無意犯的錯承擔了不少痛苦,透過 Joe 深刻寫實的筆觸,讀者幾乎和書中角色一同處於黑暗中。

故事幾經轉折,走向開放式結局,我向 Joe 提出讀完小說後最深的疑惑:「怎麼樣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龐克?」他答:「龐克是非常有份量的詞,每個人對它有不同的詮釋。對我來說,只要你跟隨自己的心、不去理會旁人的言語,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你就是龐克。我不認為龐克是憤世嫉俗的一群人,龐克會為他們認為正確的事而活。」

公認重金屬音樂始祖的 Black Sabbath 首張同名專輯,毫無疑問是 Joe Henley 的最愛。(攝影 / 曾日進)

寫作和音樂就是活著的意義

費了兩年的精力為台灣龐克完成一部小說,Joe 接下來還有許多創作計劃。「我目前正試著為網路劇寫劇本,也是關於台灣龐克的故事。此外,有許多讀者告訴我,閱讀《不三不四》過程就像看一部電影;有些製作人告訴我,他們有興趣將這部小說發展成電影。因此我為小說寫了短版的劇本,打算拍一部《不三不四》的短片作為 demo,讓投資人、製作人對這個故事有點概念,引起他們的興趣。若真的能拍成電影,我會非常開心。」

最後我問 Joe,他是如何在不同的身份(如:作家、樂團主唱)間找到平衡?他思索片刻後答:「我的個性有很多不同面相,因此有很多不同的領域我都想探索,例如創作金屬和龐克音樂、寫作、劇本創作、拍電影,我想做的事情很多。我認為上述那些事情都是藝術表現的方式,每個人都需要有表達想法的出口,無論透過寫作、音樂等等。對我而言,若生命缺少了這些就完全沒有意義,所以我從來沒有想過需要『尋找平衡點』,因為寫作和音樂是我活著的意義。」

關於作者

Jessie C.

「Music Talk 音樂慢慢說」部落格撰文者,書寫音樂的年資不及聽音樂的 0.06 %。太晚發現音樂即人生,也太晚發現「人其實一輩子都離不開自己十八歲時聽的音樂」,於是只好左耳聽台灣小清新、右耳聽黑人 R&B。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