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專訪小提琴家蘇子茵/古典講求完美,創作我更相信直覺

0

(圖 / 偉業工作室 提供)

十月底,東北季風忽然吹起,氣溫瞬間步入深秋,讓人措手不及,收疊在衣櫃裡的厚重冬衣,也趕不及季節的更替。訪問這天,我和蘇子茵約在安和路巷弄內的的一家咖啡館,一連好幾天濕冷的台北難得回暖,午後陽光甚至有些刺眼,我走在前往相約地點的路上,在耳機裡點播一首子茵在巴黎塞納河畔散步時寫成的〈Morning Trail〉作為此時此刻的註腳。

翻開剛發行不久的《蘇子茵同名專輯》,裡頭有斗大的字寫著 38268,仔細看才發現,這組數字代表著她在創作期間,於世界各地總計的飛行里程數。這張以小提琴為首的演奏專輯,記錄著她在巴黎、紐約、哥本哈根、賽維爾等不同城市間見聞的風景。專輯封面是子茵站在人潮川流不息的路口拉著小提琴的定格畫面,在吸收了不同城市的聲音印象後,她藉由琴聲向人群敘說自己的旅行故事,最終完成這張以「聽覺旅程」為核心的作品。

小提琴家蘇子茵的首張專輯,紀錄了橫跨 8 個國家的旅程足跡,並以紫色為基調,象徵打破跨界框架的刻板印象。(圖 / 偉業工作室 提供)

悉心照料每首由故事出發的歌曲

專輯進入製作初期,子茵便邀請劇場音樂家王希文擔任共同製作,兩人各司其職。子茵分享:「找希文合作很大的原因是,我的創作跟音樂生成過程很感覺派,就像我每首歌都有一個故事和情境,情境是大區塊的方向,但希文擅長拿捏細微處,所以找他合作像一顆樹,從枝幹到細葉都有不同的園丁完好照顧。」關於製作,這張專輯最引起我注意的是子茵分別找來董運昌、黃中岳與葉賀璞三位吉他大師演奏,專輯內頁的樂手名單上,唯有吉他手人數如此大陣仗。她解釋:「因為王希文是吉他背景出身,所以吉他手的選擇,我們很認真討論,以更精準地分配哪位老師負責哪首歌曲的演出。三位老師雖然彈的都是木吉他,但風格迥異,比如說董運昌的指彈情感非常強烈、中岳老師的 groove(律動)非常好、葉賀璞擅長爵士,演奏色彩非常豐富。」此外,製作面的另一大亮點是採同步錄音,子茵說起錄音過程:「同步錄音好玩的地方是,在錄音前的排練,我可能會聽到吉他老師們彈了一個我喜歡的節奏,經討論後,就能將這個新元素加在原本的編曲基礎上,發展出大家因合作而孕育出的結果。」

蘇子茵藉由琴聲向人群敘說自己的旅行故事。(圖 / 偉業工作室 提供)

這張專輯的作曲、編曲均由子茵一手包辦,我好奇問,她是如何選擇歌曲中使用的樂器種類,及想像不同器樂在歌曲中的樣貌?「專輯裡的許多歌曲,都是由故事跟我想要表達的事情出發。」她以〈Polka Dot Skirt〉和〈Winter in Seville〉兩首曲子為例,前者是專輯中配器最簡單的一首,僅有吉他和手風琴兩種樂器,象徵情人間親密的互動和對話;後者則描述與朋友在海邊的營火晚會,其中的手鼓節奏是霹啪燃燒的柴火。另外,子茵也和我分享了她的作曲方式:「當想到一個故事主題,我的腦海通常會先浮現旋律。有時想像中故事的顏色,會幫助我建立對音樂的感覺,因此和聲大概會長怎樣,便會隨著那些顏色浮現。」

古典演奏與電影配樂經驗,引發創作新思考

尚未提及的是,子茵有著深厚的古典背景,身為茱莉亞音樂學院小提琴演奏碩士,她較為隨性、直覺的作曲方式,與我印象中科班出身的演奏者很不同,這和她回台後積極參與各類藝術跨界演出與配樂工作有些關係。「古典音樂很多時候講求細緻的細節和完美無缺,像拿放大鏡在看東西。有些朋友會說:『我覺得古典音樂好聽是好聽,可是很難懂』,或是有些時候他們就是進不去音樂的世界。所以我後來在 crossover(跨界)的路上,就會很在意要用什麼樣的氛圍和觀眾相處,我們是在分享什麼樣的空氣和故事。之後,我開始錄電影配樂也發現,當音樂在布幕背後,就只能只透過聽覺讓觀眾感受到我想表達的情境,這和站在舞台上表演是很不一樣的體會。」於是,當著手創作自己的專輯,子茵更在意的是音樂中畫面與氛圍掌控,而非趨近演奏廳裡分毫不差的精緻演出;也由於她勇於跳脫既定的樂理框架思考,才有機會在作曲上迸出新創意。「這張專輯裡有些東西比較偏爵士風格,但因為我的訓練背景不是爵士,我的音樂邏輯不是透過爵士的方式去學成、思考的,所以當我寫好、彈好 demo,跑去問厲害的爵士樂手朋友,有時會聽到他們說:『這個和弦好特別!』對我而言,這樣反而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雖然有著深厚的古典音樂背景,但蘇子茵更在意的是音樂中畫面與氛圍掌控,而非趨近演奏廳裡分毫不差的精緻演出。(圖 / 偉業工作室 提供)

不過,過去電影配樂的經驗,除了帶給她以聽覺營造畫面和說故事的訓練,也讓她重新思考創作方式。「因為做了那麼多要導向特定結果的音樂,不管是微電影或電影配樂,我知道今天下這個音樂我是要讓觀眾哭或有怎樣的情緒,所以我反而會希望這張專輯純粹從心出發。」不想再以先預見結果才有過程的模式作曲,她決定四處旅行,先累積過程,再將於四方親身經歷的悸動自然呈現在作品中,「我希望這張專輯的內容跟生成過程是很有機的。」

「旅程」不只是出門旅行

瀏覽專輯中的所有曲目,唯有最後一首歌〈Blessing 3〉看似與專輯主軸「旅行」最無關聯,它的靈感來自獄中的樂迷寫給子茵的鼓勵信。我問她,為何會收錄這首落在專輯概念外的曲目?「很多時候人會在某些牽絆下,沒有辦法放開去做一件想做的事。我講的旅行其實是很抽象的概念,大家可能會想到要去哪裡玩,可是有些人的心境狀態更遙遠到別說要去哪裡玩,而是可能今天連要走出某一扇門的勇氣都沒有。當我們處在一個比較脆弱、比較軟弱,或是比較低潮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力量,我們都需要那一點點的什麼,讓我們重新站回來某個點,讓我們重新有勇氣出發。」子茵在談論這首歌時,意念堅定,讓我感受到面對挫折時她有股強大的信心能克服,就如我在〈Journey〉中聽見的情緒轉折,無論路途多波折,最後一定有希望。

我將專輯收攏,又看到封面上在路口拉著小提琴的子茵,「有些朋友和我說:『以你的專輯音樂,這個封面是不是太跳了一點?』」一般人看到封面後想像的內容,可能是更狂野或更電音的小提琴演奏。但她並不認為封面與內容不符,「以小提琴演奏專輯或創作專輯的思路來講,它的確已經跳得滿遠,我希望大家覺得它不是一張刻板、既定印象的小提琴專輯。」她選了深紫色作為專輯視覺的主色,認為深紫色就像她自己,耐人尋味、能有多種詮釋,它是不若天空藍或亮黃色一般,容易讓人產生既定聯想的顏色。

先「古典」後「跨界」,括號內的兩個詞是子茵最常被貼上的標籤,藉首張創作專輯的完成,她讓所有聽眾知道,小提琴演奏還能玩出所有已知分類外的可能。

關於作者

Jessie C.

「Music Talk 音樂慢慢說」部落格撰文者,書寫音樂的年資不及聽音樂的 0.06 %。太晚發現音樂即人生,也太晚發現「人其實一輩子都離不開自己十八歲時聽的音樂」,於是只好左耳聽台灣小清新、右耳聽黑人 R&B。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