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亞洲音樂產業怎麼打海外這場仗?──專訪美國 Billboard 告示牌雜誌亞洲分處主任 Rob Schwartz

0

文 / Gladys
攝影 / 周哲適

Taiwan Beats 這次很榮幸在金曲音樂節期間能訪問到美國 Billboard 雜誌的亞洲分處主任 Rob Schwartz,和他聊聊他對亞洲、美國及全球市場的深度觀察,看他精闢剖析當代音樂產業各種現象背後的原因,也聽聽他對台灣音樂人向外發展的建言。

能否和我們分享您當初入行的契機以及相關背景?

說來有趣,其實我本來的專業領域是電影,現在也還在從事相關工作。90 年代後期我在東京的電影學校工作時,讀了一些日本電影的英文影評,覺得品質不是很好。我覺得如果我來寫一定可以寫得更好,便主動聯絡多家報社和雜誌社,他們也欣然向我邀稿,於是我就這樣開始寫起影評。後來我又想,我很了解音樂這一塊,何不寫寫看樂評呢?所以我就開始寫樂評,後來成為全職記者。

除了寫音樂評論和報導外,我還實際投身音樂界。2000 年的時候,我手上有兩個獨立廠牌,一個叫 Play Label,主要是做 breakbeat 跟 dub,但那個後來收掉了;另一個叫 Dynastic Records,很久沒出新作品了,但網站還在,大家可以上去看看。這個廠牌做的音樂比較偏電子樂、電子搖滾、跨界音樂,爵士感的浩室音樂等。我很喜歡電子樂,但不是 EDM 那種,我比較喜歡跨界、有趣、奇特一點的東西。

總之,後來我在日本變成一個頗有名氣的音樂寫手。Billboard 亞洲分處的前一任主任是我的好朋友,當他要離開 Billboard 的時候,我說我很樂意接手,於是在 2008 年接下這個位子。

過去日本 J-POP 曾是亞洲流行音樂的代表,但現在講到亞洲流行音樂,大家想到的都是韓國的 K-POP。您在日本住了很長的時間,也對亞洲流行音樂市場有相當的了解,您認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

我認為 J-POP 過去叱吒亞洲,是因為當時日本是亞洲的龍頭。我們現在講的是七八零年代,當時日本的經濟體遠大於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在科技上也是最先進的國家,所以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日本跟日本文化上。日本動漫特別厲害,傳播到整個亞洲,J-POP 也隨之傳播到亞洲各地,我覺得這是當時 J-POP 風靡亞洲的背景。

但我們從業界的角度來看的話,日本的音樂產業是全球第二大的音樂產業,而且它的結構完全是由上而下的,也就是說大公司、大企業、大型經紀公司嚴格掌控旗下藝人,跟藝人簽的合約也很嚴格,不像西方國家給藝人那麼大的空間和自由。由於藝人的音樂都掌握在公司手裡,經紀公司在國內可以賺很多錢,就沒什麼動力去把藝人推向國際舞台。因為這些巨星在國內賺很多錢,所以他們一離開日本,經紀公司就開始賠錢。但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假設這個藝人已經變成國際知名的歌手好了,當他到美國這樣的地方,他就需要有美國的經紀公司來處理他在當地的事務,這麼一來日本經紀公司就失去對這個藝人的控制了。用雇主和奴隸的關係來形容也許有點太誇張,但是日本的經紀公司確實握有很大的權力。

韓國音樂產業早期的模式也比較像日本,有所謂的四大經紀公司,他們也想要嚴格控管旗下藝人,但韓國和日本的狀況不太一樣。當時有些韓國藝人不想再被控制,選擇直接告經紀公司,對簿公堂。日本過去也有這樣的案例,但是日本的體制更加權威、更加嚴格,藝人打官司通常都沒辦法打贏。不過韓國的藝人打贏了,成功解除那些極度嚴格的合約條款,獲得更多自由,變得更像西洋藝人的狀態。像 BIGBANG,他們想做什麼就可以去做,因為他們是頭號天團。所以這就是目前日韓兩國最大的不同:韓國藝人一旦成功,比較有機會掌控自己的職涯發展。

K-POP 天團 BIGBANG。(圖片來源:Wikipedia)

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日本的大唱片公司跟經紀公司未必希望藝人可以走向國際,因為這樣他們就會失去對藝人的控制。主要因素就是日本音樂產業的規模實在太大了,世界第二大,賺錢的機會很多,所以他們沒必要向外發展。可是韓國的情況不同,雖然韓國的音樂產業現在也不小,但還是無法和日本的規模相比,他們在海外更賺,所以韓國的經紀公司當然希望藝人可以向外發展,成為國際巨星,即使必須和國外的經紀公司拆利潤都沒關係。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根據 IFPI 的資料,韓國的音樂市值現在是全球第六大(只計算錄音作品的部份,包含實體及數位銷售),但是裡面很大一部分的錢都是在海外賺到的,如果單看韓國的國內音樂市場的話,全球排名應該在 30 左右。所以說「K-POP 崛起、J-POP 沒落」有點不太公平,因為兩者的產業結構和規模都不同。

現在我們了解日韓兩國在音樂市場根本上的差異,但還是不免俗地想問,為什麼 K-POP 可以走到今天這一步,在海外市場打下一片天?

雖然剛才提到兩國的市場大小不同,但當然不是說市場小就一定可以在海外成功,只是你必須把音樂輸出到其他國家,才有可能打破國內市場規模的限制,更進一步發展。韓國的音樂產業模式大致上是以日本為範本,也就是說它比較像工廠。這些公司找小朋友進來,從小開始培訓,所以這些小朋友不可能不強,你讓他們練舞練個五六年,他們一定會變得很會跳;韓國藝人的舞蹈比日本強太多了。這些孩子 12 歲就開始學習當偶像,你在其他國家看不到這樣的系統,日本除外。我不是要建議台灣也走這個模式,但這可以解釋為什麼 K-POP 如此成功。他們從小就開始培訓,而且這些孩子都相當努力。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已經把宣傳的每一塊差不多都摸透了。韓國是個高度數位化的國家,國民的手機持有率大於一,大家每天花很多時間掛網,所以數位行銷已經被他們玩得爐火純青,而這正是這個時代所需的東西。傳統的行銷那些都還是可以做,但是如果你想要在國際上取得成功的話,數位行銷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一、不用花那麼多錢就可以做;二、可以觸及非常廣大的人口。行銷的目的就是接觸到越多人越好。

所以總結 K-POP 成功的原因:

  1. 從小栽培演藝人才。
  2. 整個大環境有足夠的資金挹注到產業裡,韓國政府提供強而有力的後援。
  3. 強大的數位行銷,其中包括吸睛的視覺呈現。

當你有一群很會跳舞的小朋友,有很多錢可以去做很高級的製作,做出來的東西自然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所以說上述幾個條件成就了今天的 K-POP。

還有一點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實 K-POP 的成功也是有他的歷史背景,也就是韓戰。韓戰期間大批韓國人移民到美國,形成了很大的韓裔美國人社群,尤以洛杉磯為大宗。90 年代中期韓國流行音樂開始蓬勃發展的時候,很多對音樂有興趣的韓裔父母把小孩送回韓國。這些韓裔製作人相當了解美國的音樂,對於時下最流行、最前端或是最復古的聲響都瞭若指掌,他們對音樂潮流的敏銳度和海外同步,又會說英文,這點跟日本也很不一樣。

因為語言和文化相近的關係,許多台灣歌手向外發展時都會先前進中國。雖然中國市場大,錢多機會也多,但總是有一些不確定性在,如果台灣歌手想往中國以外的地方發展,您會有什麼樣的建議呢?

我講的話可能不中聽,過去香港跟台灣曾是華語市場的指標,可是那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如果你去看中國的排行榜,前十名可能只會有零到一位台灣歌手。人到了一個年紀之後就不太喜歡聽新歌,喜歡聽老歌。現在能在中國市場賺錢的歌手,多半是過去已經很有知名度的傳奇歌手,因為中國人口很大,他們才有辦法賣那麼多票,賺這麼多錢。但年輕的台灣歌手就沒辦法,他們在中國沒有著力點,打不進排行榜的前十名。以前還有所謂的 Mando POP,現在大家都講 C-POP 了,指的就是中國的流行音樂。

雖然你問的是其他地方,但我覺得對台灣歌手來說,中國是一個很好的市場,因為語言相通。台灣的歌手跟樂團當然可以唱英文歌,但大多時候還是不會有唱中文或是閩南語來得那麼自然,而這兩個語言在中國都有母語人口。只是台灣歌手在華語流行樂壇的優勢不再,昔日的光榮也不會再回來,大家必須構思行銷這些歌手的策略和方案。

您剛才提到語言能力和音樂敏銳度的問題。現在台灣很多年輕歌手有很好的外文能力,甚至是在國外長大,或是有在當地生活的經驗;他們從小聽西方流行歌、看 YouTube 長大,但想在台灣以外的市場取得成功還是沒那麼容易。K-POP 的例子讓我們不禁想問,往海外發展的時候是不是打團體戰會比較容易?因為台灣是個很自由的地方,大家做的事情很多元,音樂類型也很不同,似乎很難有 K-POP 那樣的高辨識度?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這就看大家是不是想要創造一個像「台流」的東西,如果有好幾個台灣團同時在美國很受歡迎,大家自然就會說這是一波「台流」 。但是我個人覺得這件事情不太可能發生在台灣身上,原因就像你剛才說的,台灣音樂人的東西聽起來都很不一樣:有人做嘻哈、有人做搖滾、有人玩爵士、有人唱民謠。韓國當然也有很多獨立音樂人,他們做的音樂也很多元,但是所謂的 K-POP 聽起來大同小異,因為那就是 K-POP。那些在海外成功打開知名度的人都是 K-POP 歌手,所以如果你們的歌聽起來都很像,大家就會把你們視為一體。你不能說有個東西叫做「台灣音樂」,然後裡面的歌手每個人聽起來都不一樣,大家不會覺得這是同一個東西,而且我也不敢說這條路適合台灣走。

我覺得有些台灣的流行歌手是有機會在美國成功的,不過他們必須有一些英文作品。除了我個人一直以來都很欣賞的王若琳之外,我昨天晚上看到周興哲也覺得他很不錯。他長得很俊秀,聲線也很棒,不過這些都只是基本條件,不是長得帥聲音好聽就夠了。行銷真的很重要,還有錢也很重要。雖然我不清楚台灣政府在這方面的補助預算有多少,但我覺得如果政府真的想要外銷台灣的流行文化,把它塑造成一個產業的話,這個預算至少要乘上 10 倍。

王若琳的音樂不只在中文音樂市場獨樹一格,普遍也認為具有國際發展潛力。(圖片來源:Wikipedia)

台灣政府每年都會以各種不同的形式補助樂團,其中包括帶樂團參加國外的音樂節,增加這些台灣樂團在海外的曝光率,也讓樂團獲得寶貴的經驗。除此之外,您認為還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讓這筆預算更有效運用,確實幫助台灣樂團走向國際呢?

有一點 K-POP 也在做的,就是認真經營社群媒體,在網路上製造高存在感,還要有令人驚豔的視覺呈現。如果有人聽到一個台灣樂團,覺得有興趣,他會上 YouTube 去找影片來看,你一定要讓他們馬上覺得「這個好酷」。現代人聽音樂都只有 30 秒的耐心,如果沒辦法在這 30 秒之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就會把影片關掉,把這件事拋諸腦後。所以除了好音樂以外,好的視覺呈現真的很重要,一旦你能吸引好幾十萬個人的目光,就能成就些什麼了吧。

另外,你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也必須把目標市場的特性考慮進去。過去就有發生過美國知名樂團到日本 Summer Sonic 主舞台演出,結果台下觀眾只有小貓兩三隻的窘況,因為他們的東西就不對日本樂迷的胃口。這個故事的啟示就是,美國的知名樂團有可能在日本是沒有什麼粉絲的,很多美國樂團在中國也沒什麼粉絲,因為你必須要針對那個市場。走紅全球當然很棒,但當我們講到全球市場的時候,其實我們討論的是很多獨立的市場。我們都知道如果你在美國市場成功,你就很有機會可以打進其他國家的市場,在其他國家的市場就沒有這回事了,所以如果能在美國成功很棒,但也非常困難。如果要講一下進軍美國的基本條件的話,倒是可以參考幾下幾點。

  1. 好音樂。音樂不好或是太無聊的話,其他方面怎麼努力都於事無補。所以做好音樂,把音樂做好是首要條件。
  2. 好外型。很不幸地,外型在流行文化裡面很重要,雖然有一些例外,但長得好看絕對加分。我講的不是傳統的帥和美,但你要有型,不是家裡有什麼衣服就穿上台了。去跟一些設計師、流行品牌合作,打造你的視覺美學、拍好看的 MV,這些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就算穿著你的破牛仔褲上陣,也要做造型,而不是隨便亂穿。
  3. 令人驚艷的視覺呈現。不管原因、內容為何,你要讓人家一看到你的影片就印象深刻。
  4. 積極操作社群媒體。在臉書、IG 等大型社群媒體上積極曝光。
  5. 設定目標市場。不管你的目標市場是哪裡,一定要在當地積極行銷。語言也很重要,想打進中國市場就要有中文歌,想打進美國市場就要有英文歌。

聽起來也許有點諷刺,但是之前 K-POP 曾經犯過一個錯誤。2012 年的時候,K-POP 在全球市場如日中天,在東南亞、東北亞、南美都很紅,但在美國並不有名。當時我曾經跟一些韓國的音樂人談過,說我可以提供建議,幫助他們在美國宣傳跟行銷,沒想到他們一點都不感興趣,只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做,結果當然行不通。

你一定要用適合那個國家的方式去宣傳,在美國就必須用美國的方式自我行銷,用當地的行銷公司。

BTS 就選用了美國的行銷公司,那間公司不特別有名但成效很好,這是他們成功的原因之一。BTS 在美國比許多韓國天團都還要成功:BIGBANG 的專輯從來沒拿過告示牌排行榜冠軍,少女時代也沒有,CL 進攻美國的下場也很慘,因為他們的方法不對。2012、2013 年的時候,少女時代曾試圖打入美國市場,她們上了兩次黃金招牌的電視節目,然後就沒了,後來就從美國消失了。因為事情不是這樣做的,上電視很好,但是不能只有這樣,他們連單曲都沒發,曇花一現。你一定要擬定縝密的行銷計畫,按部就班一一達成目標。如果你真心想在美國成功,就得用美國的行銷公司,而且搞不好還需要兩間,一間做一般品牌合作那種行銷,另一間專門幫你做宣傳,讓你的音樂被播放、被放上網路平台。廣播現在在美國還是很重要,所以你要想辦法讓電台播你的歌,讓串流平台放你的歌,這些都需要精心策劃的行銷策略,當然這也需要錢。

防彈少年團 BTS 已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級巨星,他們在美國市場的成功一部份要歸功於找到正確的當地行銷夥伴。(圖片來源:Wikipedia)

結語

Rob 認為如果台灣的樂團有心向外發展,也有辦法取得足夠的資金,就應該把必須做的事和目標明確列成清單,然後至少花一年的時間投入在當地的宣傳活動上。以美國為例的話,雖然不用一整年都待在美國,但一整年都要持續跑宣傳:發表音樂、巡迴演出,就算是小場地也沒關係。他認為美國因為地方大競爭也激烈,需要耕耘的時間也比較長,但相對來說得到的回報和報酬也會較其他國家豐厚。除了宣傳策略以外,Rob 也不斷強調視覺造型的重要性。他認為台灣流行音樂製作和表現的水準上都已經很夠,比較缺乏的可能是長期、整體性的行銷策略和視覺包裝。所以如果樂團能善用自身優勢,將傳統文化轉化成動人的故事和吸睛的視覺元素,加深觀眾和聽眾的記憶點,再搭配縝密的行銷計劃,還是有機會在國際樂壇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