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第 9 屆金音創作獎】評審團改制 主席陳珊妮期望強化世代溝通

0

(圖:相知音樂 提供)

邁入第 9 年的金音創作獎擴大活動規模,親選本屆評審團的主席陳珊妮、與承辦典禮及系列活動的「相知音樂」創辦人陳瑞凱 10 月 28 日於系列講座中分享評選過程的收穫、以及金音獎未來發展的想像。對於文化部今年啟動的三年轉型計畫,兩人希望公部門加快腳步適應產業現實變化。陳瑞凱認為適時地「矯枉過正」也是一項選擇,陳珊妮也期望在一年內搞定轉型的基礎。

創立於 2010 年的金音獎在第 9 屆擴大為「金音 GIMA 系列活動」。文化部長鄭麗君先前於記者會表示,這是金音加強亞洲與國際性連結,邁向國際品牌的一步,未來也希望增加國際性的獎項。如今年增辦的系列音樂節「Asia Rolling Music Festival」於台北、高雄邀請逾 50 組亞洲音樂人共襄盛舉,評審團組成也更趨國際化,邀來阿根廷的音樂人明馬丁(Martin Musaubach)與日本音樂祭策劃小官山省吾等人參與。

今年金音獎評審團改制主席制,主席陳珊妮於講座間更為詳盡地解釋了典禮上提及的改制原因與目標。過往金音獎評審團由文化部自分類名單中挑選邀請,陳珊妮認為這樣的制度縱然民主,但缺乏獎項自有的美感觀點。她解釋,比起較反映大眾品味的金曲獎,金音獎的評選具有更多開展空間,而主席制可以反映當屆主席的方向與品味,「有觀點比沒有觀點好。」

陳珊妮認為,本屆金音獎的評審團組成是很完整的,決選過程也相當完美。評審團討論的不只是作品本身,也包括製作及演出上的呈現,總和了音樂產業中不同角色的意見,交流更為豐富的面向。

(圖:相知音樂 提供)

鼓勵世代溝通與傳承

在挑選評審團成員上,陳珊妮進一步解釋,她不僅希望納入年輕世代進入評選,也希望把握這個機會促成世代間的交流與傳承。她表示,台灣音樂發展具有思想與技術上的文化脈絡,「我非常希望有經驗的人可以把這些東西與年輕的人交流。」年輕一代將是未來影響台灣文化的人,這不限於音樂層面,「希望我們都可以思考更多、更深的東西,並將它們延伸下去。」

強調世代溝通的陳珊妮也提到教育的重要,並希望金音獎以至文化部的更多資源能夠投入音樂教育。她以硬體面的錄音技術為例,在操作器材外,還有更多概念上的應用值得學習,而目前台灣常見的師徒制難以保障品質與教學的穩定性。身為首位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肯定的女性,陳珊妮期望台灣音樂產業能夠提供更完整的教育脈絡,讓年輕人得以用技術支持自己的創作能量。

音樂節活動距飽和仍有空間

應邀參與評審的 1976 樂團主唱陳瑞凱對金音獎有廣闊想像,例如獎項不須固定,甚至可以不以獎項形式存在,擴大為一種多媒材的展覽平台。如此音樂可以被呈現,而不需要被評比。不過,他也肯定競賽的意義,並指出今年的評審脈絡清晰,參與者的認同與更加踴躍的互動關係足以顯示這一點。

關於金音獎的國際展望,陳瑞凱認為具有地理優勢的台灣也有出口音樂節的機會。即便在歐洲也算小國的比利時全年擁有數十個音樂節,春夏兩季幾乎每周都有音樂節活動。全球知名的電音音樂祭「Tomorrowland」曾於美國、巴西舉行,2019 年將迎來於法國阿爾卑斯山區的冬季版本「Tomorrowland Winter」。陳瑞凱表示,台北主辦音樂節的最大困難是缺乏適合的場地,但台灣的音樂節活動距離飽和還有很多擴張的空間,也期望能出口音樂節到其他城市、地區。

在 2013 年與 2014 年動工的台北與高雄流行音樂中心預計在明年陸續完工、展開營運。擔任講座主持人的知名作家、台大前社會系助理教授李明璁表示,除了作為展演空間,也期望這兩大硬體建設能夠對音樂產業的教育、育成、新創等多項環節帶來助益,包括提供技藝傳承與交流的物理場所。

(圖:相知音樂 提供)

反映產業現況 傳遞音樂價值

在數位化、全球化等浪潮下,音樂產業變遷快速。陳珊妮肯定金音獎接受數位與單曲作品進入評選,是更接近現下聆聽音樂的現實情況。但始於 2007 年的官方錄音補助計畫「是一個急需要討論的問題」。陳珊妮認為,在當代科技的支持下,做出一首音樂作品的基本門檻並不高。若無法鼓勵音樂創作者以自己作品的收益支持未來的創作,補助反而可能帶來消極效果,其必要性也應該進行檢討。

陳珊妮也提到,如今主導聆聽習慣的串流音樂服務改變了音樂創作的背景與脈絡,全球各地區都出現了相近的音樂,但音樂創作者仍應該培養出自己的觀點、風格與獨特性。本屆金音獎評審團獎頒給 Magaitan 瑪蓋丹的台灣首張邵語音樂專輯《la mathuaw maqitan apiakuzan 美好的,怎麼了?》。陳珊妮表示,許多人認為這與少數族群的背景有關,「但不是這樣的。音樂本身是非常能打動人的。」她表示,透過金音獎讓更多人意識到這個瀕危語言的美麗,也是獎項應該展現的價值。

(圖:相知音樂 提供)

關於作者

傅 莞淇

文字工作者。曾任《風傳媒》、《上報》國際線記者。喜歡音樂、城市與故事。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