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音樂產業性別平等了嗎?數據帶來改變的教戰法則

0
圖:People vector created by pch.vector – www.freepik.com

當今樂壇,不乏積極為性少數發聲,推動平權不遺餘力的表演者,從 Lady Gaga 到蔡依林、歐美至台灣亦然,他們的作品影響了時代。豐富的音樂文本內容,提供了性別議題倡議的空間。但,製造出這些歌曲的音樂產業內部,真的性別平等了嗎?近日歐美諸多研究報告顯示,前路仍長。儘管對性少數的關注日益增加,在多元性別的光譜上,多數數據分析仍聚焦於二元性別。這些數字顯示,女性在薪水、職位、音樂節演出比例和職涯發展上,仍處於劣勢。音樂產業目前仍由男人做主。

根據英國獨立音樂協會(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Music, AIM)調查,英國音樂廠牌中,只有 15% 的公司由女性擁有多數股權;伯克利學院的研究也指出,有 84% 在美國音樂產業工作的女性,曾在職場因為性別偏見經歷差別待遇。此外,擁有超過 250 位員工的英國公司,基於法令規定,每年十月,皆有義務公開公司內部性別薪酬差距的數據。這項規定,提供了不同產業檢視內部性別薪酬差距的機會。今年由於全球疫情影響,公司可以選擇不回報。但是,索尼音樂(Sony Music UK)、華納音樂(Warner Music UK)、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 Group UK)、蘋果(Apple)、Live Nation 和串流平台巨頭 Spotify,皆選擇依舊公開至 2020 年 4 月底截止的內部數據,數字顯示,這些公司平均仍存在 25% 的性別薪酬差距。抽絲剝繭檢視,會發現這個現象和任職的角色息息相關。長期關注音樂產業多元性的遊說團體 UK Music 指出,擔任基層職缺的女性(59%),遠多於管理職位(30%)。而在音樂創作及製作環節,女性身影仍然缺乏。根據英國表演權協會(PRS Foundation)統計, 註冊的英國歌曲作者和作曲家中,仍只有 16% 是女性;一份南加大的研究,統計了 2012 -2017 年告示牌榜單,也發現榜單上最成功的 300 首歌曲裡,只有 6 首是由女性製作的。

本於數據   做出改變

以上幾家公司,在公佈數字之餘,也紛紛提出推動性別平等的方案和做法。環球音樂表示,他們將開啟一個透過培訓與指導,鼓勵更多女性擔任 A&R 職位的計畫,讓女性更多參與於音樂製作和創造內容的環節。他們期望,幫助公司旗下所有音樂廠牌的 A&R 團隊,達到 1:1 的性別比例。至於華納音樂,則設定了目標,在 2025 年底前,將女性於高級和行政職中的比例增加到 50%。此外,坊間也有許多不同的組織和單位,利用大數據,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產業內性別不平等的現狀。音樂分析公司Chartmetric,藉其數據取得和分析的特長,開啟 「讓音樂平等(Make Music Equal)」計畫。秉持數據能披露音樂產業內部結構性不平等的信念,他們發起「代名詞與性別數據庫」(Pronoun & Gender Database)專案,目前已針對 50 萬左右的個人或音樂團體,透過瞭解他們使用的性別代名詞(可能為He/Him, She/Her 或者They/Them等),也將持續分析性別和樂種、歌單、排行榜表現之間的關係。截至今年七月為止,個人表演者其中有 79%,使用的代名詞為 He/Him,而只有 19% 為 She/Her。大數據揭露了男性音樂創作者的聲量,仍大於其他人。

垃圾合唱團(Garbage)的主唱雪莉曼森(Shirley Manson)曾說:「全球音樂產業關於女性代表性的統計數據令人沮喪,也讓我感到非常憤怒。」面對仍然懸殊的薪酬差距與性別比例,質性資料也幫助我們理解,女性所面臨的挑戰究竟為何。年初,獨立數位音樂發行公司 TuneCore 與 MIDiA Research 合作的年度調查,訪問了北美以及歐洲的 401 位女性創作者,他們指出女性在該行業面臨的三大挑戰,為年齡歧視(38%)、無法獲得男性主導的資源(36%),和較低的工資(27%)。此外,有 64% 的受訪者,也表示在職場上,受有受性別歧視、物化或騷擾的經驗。

擁有動機到產生動能    在地落實到全球串連

當關鍵的決策圈裡往往充滿男性身影,對於女性和性少數而言,擁有資源和人脈突破職涯的玻璃天花板,並不容易。因此,許多組織和運動,希望改變現況。其中包含 2014 年,安德烈亞・瑪格達琳娜(Andreea Magdalina)在倫敦成立的shesaid.so 。組織的創始成員,除了唱片公司、經紀公司等不同領域的決策和管理者,也有作曲家、表演者等。透過舉辦論壇、提供培訓、以及成立獎項等,他們致力將代表性不足的群體聯繫起來,給予他們更多的機會和發聲管道,進而追求更公平的產業環境。shesaid.so 英國北部理事,同時也身兼利物浦市音樂理事會性平委員的妮娜・柯哈奇雅(Nina Kehagia)表示,確實此刻全球的數據仍令人失望,但培訓計劃一直是 shesaid.so 極為重視的,因為在已經較具挑戰的環境之下,女性和性少數進入事業下一個階段,擁有可學習的對象和正面的榜樣,至關重要。

另外一個不能不關注,針對音樂產業的平權計畫,是由 PRS 基金會主導,歐盟資金挹注的 Keychange。除了透過研究、教育及提供資金等方式支持女性與性少數,Keychange 也致力於推動音樂活動台上和台下性別比例的平等,讓音樂環境更公平且更多元。音樂節男性演出者比例極高,是全球普遍的現象。Pitchfork 在 2018 年,曾針對大型音樂節進行統計,發現音樂節的女性表演者,僅佔 19%。至今,位於 23 個國家的 130 個音樂節,回應 Keychange 的訴求,承諾在 2022 年前,必須實現一比一的性別比例。以和 Keychange 於計畫開始之初便結盟的 Liverpool Sound City 音樂節為例,2019 年至今,已在音樂節、產業會議、培訓發展計畫、員工及董事會的比例上,都已成功達到承諾的一比一。

雖然, 並非所有人都相信提高性別比例,能對產業結構帶來足夠的影響。而竭力讚嘆少數管理職女性的成功,也可能落入樣板主義(tokenism)的俗套,讓成功少數擁有光環,但基層女性仍可能處於不利的就業環境。但至少,透過這些努力,女性和性少數的聲音,有機會被聽見,而更多女性也能參與在產業關鍵決策中。對身處台灣,期待音樂產業內性別更平等的我們而言,需要理解這些國際對話、合作和串聯,很說時候是,透過超國家組織(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而產生。拓展國際參與,對台灣而言一向不易。或許,透過積極且有創意的國際參與,去理解普世人權意涵,並直視結構性問題,我們方有機會向這些奮力一搏、欲往平等更靠近一步的教戰法則借鏡,打造更平等多元的產業環境。

關於作者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