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從 COP26 看變暖的地球,現場音樂何去何從?

0
圖:Travel photo created by bedneyimages – www.freepik.com

地球正在變暖,而我們所在的台灣,恐怕 2060 年後不再有夏天。現場音樂演出,美好但也製造了不少溫室氣體。於是,音樂產業工作者在追求環保永續的討論中扮演積極角色,並非新事。英國樂團 Radiohead,於 2008 年,組織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環保世界巡演。從籌備到執行,詳細計算、並致力於降低所有參與人員的碳足跡。他們將「綠色巡演」的概念介紹給了媒體、創作者與聽眾。近年因瑞典環保少女成年格蕾塔・桑伯格的登高一呼,以及剛於英國格拉斯哥落幕的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議題更備受重視。COP26 兩週會議,超過 200 場現場活動,同時上演著,也透過 COP26 的 YouTube 頻道播放。其中音樂演出,包含當地樂團 Musicians in Exile 。樂團成員皆是尋求庇護者和難民,演出一系列強調氣候變化對難民的影響的作品。COP26 談判結果出爐後,參與國家達成了《格拉斯哥氣候協議》,計劃減少煤炭用量為一重要共識。國際音樂產業其中的成員在這波討論中並無置身事外,近期也根據已有的數據和指標,紛紛祭出各種計畫。

數據先行,打造工具

Julie’s Bicycle(JB)是推行音樂產業永續發展的先鋒。2007 年成立,JB 以非營利組織的身份,動員藝文行業,對氣候和生態危機採取行動。初始,JB 致力於計算音樂產業的碳足跡,現在已廣泛地涵蓋不同的文化藝術領域。JB 與英國和國際上超過 2000 多個組織合作,也和牛津大學的環境變化研究所共同進行研究。2008 年,研究結果指出,英國音樂市場,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料為 54 萬噸,而透過一系列積極的行動,於 2025 年前,應可減少 60% 排碳量。此外,JB 也積極促成藝術和科學界的對話,討論對環境產生正面影響的作法。從研究到行動,強調知識、資訊共享及數據的重要性。同時,JB 也開發出創意綠能工具(Creative Green Tools),讓全球超過 5000 個組織,免費使用碳和環境計算器來記錄、衡量其活動帶來的影響。這些影響包含能源使用、廢棄物、回收及旅行運輸等。 追蹤這些結果,能幫助這些組織規劃屬於自己的環境保護戰略。

LIVE(Live music Industry Venues & Entertainment),由 13 個音樂行業協會組成,是英國現場音樂和娛樂業務的代言人,其中包含獨立音樂節協會(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Festivals, AIF)以及音樂經紀人論壇(Music Managers Forum, MMF)等。LIVE 代表超過 3,000 家企業,4,000 名藝術家、及 2,000 名幕後工作人員。所有 13 個協會成員,都已表示將致力於《超越零宣言》(Beyond Zero Declaration),針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目標是到 2030 年前,整個行業實現淨零排放(Net Zero)。淨零排放(Net Zero)指的是,在特定時間內,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此外,LIVE Green 的成立,為了支持現場音樂展演能轉型,並進入一個「可再生的未來」(regenerative future),除了提供免費的資源中心,他們也協助會員們測量碳排放量。這對於希望測量其活動對環境影響的單位和表演者而言,是非常有用的資源。

音樂工作者積極倡議,我們能做什麼?

許多音樂人和表演者們,也開始採取行動。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的先驅布萊恩伊諾(Brian Eno),長年關心氣候變化。除了在 COP26 會外主持論壇,也在今年上旬成立了慈善組織 Earth Percent,目標是在 2030 年前,從音樂產業內部,籌集一億美元,並將這筆錢分配給致力於應對氣候危機的組織,包含 JB,以實現改善音樂行業對環境的影響、確保氣候正義、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目標。除了做能夠做的,英國樂團 Massive Attack 回應 COP26,也對社會結構性的問題,提出了質疑。他們表示,儘管地球是共享的,每個人都有保護的責任,但這並不代表每個人承擔氣候危機的責任以及受到的影響均等。例如,世界前 100 大的私營或國有企業,目前需要對全球 70% 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來負責。他們發起一項運動,揭露這些企業「漂綠」(Greenwashing)的行為。和 Massive Attach 的團員 Rob Del Naja 一同提出倡議的藝術家 Bill Posters 無奈表示,跨國的污染者,時常使用文化和音樂來提升他們的形象,但許多藝術家已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試圖說服業界工作者以及演出場地,從音樂活動中抵制這些不道德的污染者。 這,可能是藝文工作者們能做的。

此外,酷玩樂團(Coldplay)也於上月剛宣布,2022 年將舉行的 Music Of The Spheres 全球巡演,承諾將完全使用清潔能源(clean energy)為演出提供動力,百分之百使用對環境零威脅、無污染的能量來源。他們承諾使巡迴演出產生「氣候正效益」(climate positive),減少的碳足跡,需比產生的多。要達成前者,每個巡演場館,可能需要安裝太陽能電池板等設施。這樣的規格,目前能達成的,或許只有具有市場規模和一定高度的音樂人。這不免讓想對氣候變化有所貢獻,但尚未擁有足夠資源的業內人士,感到沮喪。如果演出製作一定會產生碳足跡,音樂人到底要做什麼,才能不傷害環境呢?目前,也已經有許多單位,嘗試針對這點給予有效明確的建議。

JB 所提供的 Green Music Guide,很全面地針對音樂產業進行了分析,指出在交通、演出籌辦、場館選擇、唱片製作、甚至在家工作等不同的產業環節,能有哪些地方,能注意哪些細節,減少碳足跡。他們提供產業的實踐建議,並不包含減少演出,而是提高產館的能源效能、選擇對的巡演交通工具(例如比較環保的車)、注意實體唱片及周邊商品材質的選擇等等。另外,由 Green Touring Network 所公布的 Green Touring Guide,則針對巡演相關的人員,包含表演者、經紀人、場館、宣傳等,提供具體建議。除了推薦使用再生能源和材料的飯店及周邊商品供應商,這份指南甚至針對表演者會擔心強調環保對於公關及形象的影響,提供公眾溝通的建議,這些對策,包含與第三方組織合作、及與粉絲互動等等。

全球疫情下,人們深刻體會現場音樂的美好珍貴。但,我們或許也願子孫保有遠方海平線和冬天。當演出產生的環境影響,未被被量化計算,我們便找不到合適的對應方式。這些現有資源,都已提供了希望能在進行音樂活動時考慮環保選項的產業工作者,一些建議、新的思考和可能性。或許我們能就此出發。

關於作者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