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一起來寫英文維基百科,打造音樂出口第一站!

0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輔導成立的音樂媒體 Taiwan Beats 於 29 日舉辦「流行音樂維基百科(英語)建置工作坊」,由主編 Brien 分享他觀察到將台灣音樂推廣至國際的挑戰,也邀請台灣維基百科媒體秘書長王文岳、迦納維基使用者社群共同創辦人 Sadik Shahadu 三位國內外講師分別針對「音樂條目」、「維基百科建置基本概念」、「英語維基百科」三大面向進行講解,協助台灣音樂推向國際市場,幫助有需要建置維基條目的從業者、樂迷。

活動現場有來自各大音樂廠牌的 A&R、企劃等,也有獨立的音樂產業從業人員參與。Brien 在開場時說到:「這次工作坊內容很特別,在場的從業人員來參加,都是對如何將流行音樂帶往國際,不只是好奇,而是想要參與、改變,這是很難得的事。」

Taiwan Beats 的目標主要是向國際市場推廣台灣流行音樂,在社群媒體、網站透過自製內容,以中、英、日三種語言介紹台灣音樂;也時常與國際媒體合作、提供國內音樂產業資訊輔導。Taiwan Beats 是全台唯一面向國際的音樂媒體,而這條路並不容易,若僅僅將資訊、內容翻譯成他國語言,是絕對不夠的。

「台灣的內容本身都比較在地化,我前陣子看到影劇的從業人員說,台灣都是內梗,笑點只有自己懂,很難透過翻譯傳達相同的意思給外國人聽。」Brien 指出,雖然推廣文創的重點是要把內容做好,但是沒有站在外國人的立場思考,也會形成推廣的阻礙。

此外,推廣前的資訊彙整也很重要,「我們沒有意識到,台灣的藝人要推到國際上,再大牌都是新人,要有系統性的自我介紹來讓大家認識。」Brien 提出他的觀察,台灣藝人通常是先當娛樂人員,例如上綜藝節目、與 YouTuber 合作,讓觀眾覺得藝人個性有趣而打響知名度之後,才能專心做藝術;但是國外卻經常是相反的作法,先在藝術領域做出知名度後,才有機會被邀請至熱門綜藝節目。

台灣藝人被國際看見的首選:維基百科

Taiwan Beats 在去年底舉辦國際行銷相關工作坊,即強調英文資料的建置、標準化,例如姓名要使用同樣的翻譯規則。Brien 提醒業內人士,Google 的搜尋資料當然會隨著不同國家、語言,而有所不同;但不管走到哪,維基百科都會在搜尋引擎的第一頁,因此,當大家要把藝人或是創作內容推向國際時,維基百科就是首選的全球性網站。

Brien 以數據分析公司 Alexa 的資料說明,全球最多人使用的網站中,維基百科佔第 13 名,這代表相較於維基,各家音樂公司若把英文內容放到自己的網站,反而要花更多時間、人力去優化 SEO。而根據 Taiwan Beats 去年調查,在國際上較活躍的 200 位台灣藝人,在維基百科有外文頁面的比例只有 23.19%。

本次 Taiwan Beats 工作坊強調「英語」建置,是因為中文與英文條目的創建、內容、審查等等規範都有所不同。Brien 以音樂類型的維基百科舉例,寫法通常會有習慣性的規格,如較有國際知名度的樂團會寫上創立年份、活躍年份、經紀公司等固定資訊,內文則會有以年代區分的重點生平介紹等等。Brien 說:「維基百科不是文學作品,不是要讓讀者精神上獲得滿足,讀起來是硬資料,這才是目的。」他對比台灣藝人的維基百科寫法,多是粉絲自行補充很細節的資訊,資訊雜亂之外,也難以確認真實性。

對於 Brien 的觀察,台灣維基百科媒體秘書長王文岳提出不同觀點。他認為,不同語言在維基百科中的呈現方式,會隨著文化、口語、寫作習慣而產生差異,例如,中文條目習慣第一段以摘要式寫法陳述,英文條目則會加上許多文獻來源,而這其實只是語言的使用方式不同。

另外,王文岳澄清,許多人誤會台灣維基百科媒體協會主要業務是撰寫、修正文章內容,但是協會只負責維護站點,如資料庫、網域名稱、服務器等等,而非內容管理,「所以,我們只做推廣!絕對沒有接案子幫忙寫維基百科。」王文岳補充,維基百科是以語言分類,像是中文維基百科、英文維基百科等,而非台灣維基百科、中國維基百科等以國家地區之分。

流行音樂的維基百科架構指南

針對流行音樂的維基百科該如何建置?王文岳也提出他的建議。流行音樂在維基百科中的架構,可能從樂手、樂團、演唱會等條目,到後續音樂作品衍伸的曲譜、錄音帶等,或可再更細的區分為掃描檔、數位檔⋯⋯;除了上述的條目外,唱片公司、經紀公司、錄音室等。王文岳解釋,因為項目繁瑣,因此更要仔細考慮該如何書寫,並謹慎思考如何釐清各種知識方向。他舉出一個常見的錯誤書寫方式,有些人會把「A 與 B 在 20 年之間的關係」寫得很詳細、細數兩人的生活瑣事,但這樣無助於知識傳播。王文岳強調:「百科全書紀錄知識,維基百科很生硬,不是故意的,而是百科全書本身就很無聊。」

王文岳列舉應該被放上維基百科的資訊,例如,姓名、出生、死亡、性別等基本資料。講到「性別」,他提到過去資料庫紀錄台灣老歌手時,有些理所當然地沒有寫上性別,後續在做資料整理時,因為名字中性而看不出性別。此外,許多歌手、創作者屬於非二元性別,於知識保存的角度來說,是需要透過文書爬梳與研究,有正式公開說明的新聞稿佐證,才能放進維基百科。

「權威控制」是用來做名詞識別的重要工具,當歌手的名字翻譯成其他語言時,若沒有統一寫法,常難以釐清指涉的對象,王文岳舉例:「我要讓我說的陳雷,跟你們認識的陳雷是同個人!」除了姓名外,唱片公司如推出不同版本的歌曲,也需要做權威控制,使用一組編號來做識別。

王文岳分享過去操作維基的挑戰,最常見的是牽涉到著作權盤點、授權等問題,或是基於隱私理由難以取得某人的個人資訊;他也曾在協助李梅樹紀念館時,遇到參考文獻不足的危機,雖然李梅樹是近代藝術史中的知名前輩,但是文獻、相關報導資料卻很稀少,因此維基百科的條目便難以呈現。

利害關係人迴避、資料查證的重要性

王文岳也強調,在場聽眾多是音樂產業從業人員,站在知識生產的最前線;而維基百科的書寫、數據資料彙整,則是知識生產的末端,宗旨在於永久知識保存,因此要等到專輯上市、電影已經下檔後, metadata 才有效。呈現在文章中的參考資料,也不能只有官方提供的演唱會、資料素材等,而是需要第三方,如媒體報導等資料佐證,從業者應該要主動做利害關係人迴避。

現場一位經紀人提問:「不建議利害關係人建立條目,但是我身為經紀人,知道那個資訊內容錯誤,有什麼方法做更正嗎?」王文岳以舉例回覆,若某歌手的維基百科資料被寫上「喜歡吃豬血糕」,而官方投書媒體澄清某歌手不喜歡吃豬血糕,維基百科上只會留下兩者間的來回爭辯,不能使用官方的名義進行編纂。

活動下半場,邀請到迦納維基使用者社群共同創辦人 Sadik Shahadu,使用遠端教學的方式,現場示範維基百科條目的建立與編輯方式。Sadik Shahadu 在實際操作前,不斷提醒使用者要使用中立的角度撰寫,且資料都必須經過驗證、從可靠來源得知的消息,才能放進維基百科中;否則只要經審查發現有錯誤資訊,所有內容資訊都會被刪除。此外,Sadik Shahadu 也說明,「知名度」也是維基百科的重要判定標準,許多人因為缺乏篇幅報導,因此無法建立條目。

接下來,Sadik Shahadu 以台灣歌手蘇慧倫(Tarcy Su)的維基百科為示範,看到她的配偶孫益民顯示紅字,表示尚未被建立為基百科條目,因此現場搜尋相關報導,為孫益民建立新的條目。

Taiwan Beats 透過本次的工作坊,邀請國內外的講者,為音樂產業從業人員建立維基百科的相關理論知識,也以實戰教學,讓大家得以用正確方式練習創建內容項目。期待各個參與者未來能夠實際將台灣的流行音樂產業,推到國際上發光發熱。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