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重擊短訪:闖入數位叢林裡的小白兔

0
小白兔唱片行店中一景。(圖片來源:小白兔唱片臉書專頁)

小白兔唱片行店中一景。(圖片來源:小白兔唱片臉書專頁

不斷唱衰實體的「數位年代」,唱片行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小白兔唱片創辦人KK(葉宛青)說:「從一開始到現在,我們賣的都是音樂,把樂團的音樂藉由不同管道,介紹給那些原本無法觸及到的人。」

543758_10201049980561312_1107561004_n

KK同時是阿飛西雅的貝斯手,圖為表演照片。

位在師大商圈的「小白兔唱片」,經營範疇包含唱片行、代理、發行、策展,多以獨立音樂為大宗。販售的除了是唱片,其實也是某種抽象的文化、人味、感覺。也因此小白兔非常重視與樂迷們的互動,即使客人想買一張蔡依林,也會二話不說訂購,透過層層疊疊的互動,建立綿密情感,那是再先進的軟體都無法取代的事,因為聽音樂的始終是「人」。

「有這些數位平台對我們其實是好的。」

聊到近年最夯的串流平台時,一般認為唱片行肯定哀鴻遍野,但小白兔看待此事卻雲淡風輕。KK與店長威廉分析:「串流平台的目標,其實是平常不會花錢聽音樂的人,平台中的大量歌曲,讓樂迷能接觸廣泛的音樂類型,回過頭再購買實體專輯。所以以前是先買專輯再聽音樂,現在則反過來,先學聽音樂,再要買唱片。」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二元對立,而是相輔相成。

那為何唱片行如骨牌般的倒店呢?

「每個人的生活娛樂越來越多元,這是無可避免的事。」KK說。她同時也認為人們太常還沒嘗試就放棄,許多時候都是唱衰和嚇自己而已。如果音樂成為一種信仰,唱片行要做的事是建立自己的特色,賦予生命,跟客戶緊密連結,這其實也呼應了一整塊抽象大眾,逐漸分化成忠實清晰小眾的趨勢。她說:「實體和數位之間緊繃的張力,會慢慢找到解答方式,做音樂的人還是很多,這世界還是很需要音樂。」

「在這階段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讓自己活得好好的」

「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讓自己活得好好的,這樣就夠了。」KK說。而了從消費面切入,KK也從音樂人的角度出發,她解釋,以小白兔的經營範圍觀察,發行一張實體唱片時,即使是獨立音樂,唱片公司仍有一套拍宣傳照、設計、鋪貨與宣傳的完整工作,讓作品的整體完成度更高;因此現在必須同步思考的是,如果總有一天,我們真的都沒有了實體專輯,那麼數位音樂商品如何做出相同緊密、精緻的效果?

另外,實體唱片本身也有不可取代的角色,KK說:「你沒有唱片,表演完只能賣毛巾。唱片的功能之一是逼迫樂團去觸及那些原本沒有列入考慮的受眾,逼迫樂團想更多、做更好,只發行數位版可能會讓『發專輯』這件事過於單薄,缺乏後續的發酵能力。」也許買唱片最終還是接近一種信仰,或是戀物癖似的依賴,手中那張塑膠片是情感的證物(也可能只是炫耀),但這信仰卻具有一種力量:人的力量。

小白兔特別推薦/

樂團:Acid Mothers Temple & the Melting Paraiso U.F.O.(酸媽廟之極樂天堂不明飛行物)
專輯名稱:The Psychedelic Fiction Sauce Book (迷魂幻記源鑒)(CD)

Print

九月時小白兔在台灣舉辦了兩場酸媽廟的表演,他們的現場表演彷彿把空氣壓縮至真空狀態,時間的進行也顯得毫無意義,音樂分子四面八方直衝而來,讓人靈魂出竅!若你錯過了,不妨買張專輯。(更多簡介

關於作者

Punchline 實習編輯,現為台灣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研究生。 除了睡覺外,迷戀音樂、電影、電影院,人生死穴是數學,有任何大小批評指教意見都歡迎留言。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