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Spykee專欄/你聽的是形而上還是形而下的音樂?

0
photo credit: Dave Pearce (London) via photopin cc

photo credit: Dave Pearce (London) via photopin cc

約莫這一兩年,跟朋友聊天或滑臉書動態,看到的音樂相關情報往往跟以前不太一樣。

比方說,看到某個大牌藝人發行了最新專輯,採線上完全免費下載,於是朋友間便以「線上音樂市場的重要性」為核心掀起了一波討論熱潮,諸多深度專文逐一預測,而洗板程度有如「聞者不轉貼,其人必不愛音樂」這樣。但大部份文字都貼在一些內容農場,不少人文章看到一半就被廣告裡的事業線拉走。

或是某樂團首次來台開唱,那麼關於早鳥票怎麼賣、一般預售票怎麼賣、雙人與四人套票怎麼賣,以及「這票價比起 xxx 來說我覺得值得/不值得」等問題就是討論重點。或是近期在獨立音樂圈,除了新任北市文化局長出爐後一陣議論紛紛(最終大家還是看完煙火了),亦有北高兩音樂祭同日拼場的話題(尤其八卦主要是在兩主辦單位過去的共事關係);跳舞音樂圈則因為發生夜店殺警案,你該怎麼做我該怎麼做他該怎麼做誰該怎麼做的專業教戰守則都次第登場,其實真的應該要提名作者出來選議員,不對,是文化局長!

那又不免提到這陣子佔據頭條的二姊演唱會,一時間全台灣不少人都變成很有購票心得感想的演唱會常客,評論著售票機制、宣傳策略,以及經紀公司利潤。一切與音樂相關的訊息被討論討論著,你看那文創生氣可不是正全島蓬勃嗎。

不過讀到這些討論時,有時候我真的會搞混,一下以為哪本商業雜誌居然有了音樂版。市售商業經營管理雜誌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們會「以確定的口吻敘述還沒發生的事,或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雖然獨眼龍也知道問題還沒被解決),即使不是自身經驗的危機處理,也以一種「透過沙盤推演推出的SOP」來斬釘截鐵。

以經驗做教訓當然沒錯,但是當成標準作業程序來看這件事我覺得是危險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是(成功的)創業者最大的魅力,裡頭微微曳出那若有似無的「反骨」,不就又跟一下上街頭、一下簡單過生活的文青們遙相呼應嗎。

因而這魅力極大的效果,便是在身邊所謂文人搖滾客間,常會聽到一些以「類商周」口吻提出的建議,並在之後補上一句:「這麼簡單為什麼會搞成這樣,真的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作結尾。可這有什麼好意外呢,若你過著被美食、潮流、穿搭、小物等日常打打卡建構起來的簡單生活時,這真是如此簡單,我也搞不懂為什麼會搞成這樣。

或許大部份事情搞不懂比較好,因為看著即將四歲的女兒,這些年更有想回到學生時代的感覺,不,應該說是幼兒或學童時代。四歲的小朋友,每天都會提出新鮮的問題,找到答案放進她的記憶體裡,幾個月前她看著我穿金州勇士隊的 T-Shirt 說:「這是A、這是I。」,然後指著W:「這個怎麼唸?」而昨晚我又在看 NBA,她看到勇士隊隊徽,便跟太太說:「把拔有這件衣服耶。」。我們稱讚她好聰明,母女倆開心笑倒在沙發上。這個年紀的小女生當然也有自己的好惡,她會說「我喜歡《冰雪奇緣》」,每天送她上學時在車上狂唱〈Let It Go〉,儘管我跟太太覺得「不用因為別人喜歡所以妳也要喜歡呀」,但她喜歡就是喜歡,堅持自己的路線,原因只有「愛莎很漂亮,安娜心地很好」,更不會跟我們討論這部片之所以迷倒全世界兒童的方式與策略。

再滑一下臉書,來自 YouTube、SoundCloud 的音樂分享真的愈來愈少,只剩一些習慣購買唱片的好友們苟延殘喘,而前述的產業分析仍然張牙舞爪洗著板。音樂、產業,我覺得那真的是形而上與形而下的差別,或許也同時是真心喜歡與虛情假意的不同。

關於作者

Spykee,1981 年生,曾任滾石唱片宣傳、THE WALL MUSIC 活動企劃、Hinoter 映樂誌專欄作者。學生時代短暫玩團之後於傳奇舞場 Spin 開啓 Club DJ 生涯,後自創派對品牌「DANCE ROCK TAIPEI」至今,目前同時經營獨立音樂商店「2manyminds 貳樂號音樂選貨舖」。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