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於第 9 屆擴大國際交流的金音創作獎於 10 月 28 日座談中,邀請美國《告示牌》(Billboard)雜誌亞洲分處主任施瓦茨(Rob Schwartz)及日本淘兒唱片(Tower Records)前 CEO 卡洪(Keith Cahoon)分享長年對亞洲音樂產業的觀察,並對台灣音樂創作者在日本流行樂(J-Pop)、韓國流行樂(K-Pop)陸續崛起的背景中進軍全球市場給出策略性建議。
於第 9 屆擴大國際交流的金音創作獎於 10 月 28 日座談中,邀請美國《告示牌》(Billboard)雜誌亞洲分處主任施瓦茨(Rob Schwartz)及日本淘兒唱片(Tower Records)前 CEO 卡洪(Keith Cahoon)分享長年對亞洲音樂產業的觀察,並對台灣音樂創作者在日本流行樂(J-Pop)、韓國流行樂(K-Pop)陸續崛起的背景中進軍全球市場給出策略性建議。
邁入第 9 年的金音創作獎擴大活動規模,親選本屆評審團的主席陳珊妮、與承辦典禮及系列活動的「相知音樂」創辦人陳瑞凱 10 月 28 日於系列講座中分享評選過程的收穫、以及金音獎未來發展的想像。對於文化部今年啟動的三年轉型計畫,兩人希望公部門加快腳步適應產業現實變化。陳瑞凱認為適時地「矯枉過正」也是一項選擇,陳珊妮也期望在一年內搞定轉型的基礎。
2018 年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首次舉辦「配樂專業人才培訓計畫-馬步計畫」,除了請來華語配樂一線師資傳授多年經驗,更重金禮聘 Laura Karpman、Nora Kroll-Rosenbaum 兩位好萊塢國際配樂大師來台分享,獲得熱烈迴響,期盼透過國際交流及互動,創造下一個十年音樂盛世。
在亞洲地區,跨國音樂串流平台如何定位自己的服務?如何連結創作者與大眾?如何串聯國際與在地?本屆「2018 Taiwan Beats 國際論壇」,邀請到分別來自三國的講者: Tuned Global 亞洲區副總裁 Spiro Arkoudis、泰國音樂科技新創 Fungjai 共同創辦人 Piyapong Muenprasertdee、以及台灣的 KKBOX 亞太區行銷副總簡怡萍,就亞洲音樂串流平台的佈局與展望進行對談。
今年 8 月的松菸誠品展出了「Memory & Music」的概念展覽,由台北文創記憶中心主辦,不僅要藉流行音樂讓觀展者在文化發展的時間軸上找到自我定位,也在與音樂串流服務 MyMusic 合作、整合歌曲線上點播次數等大數據資料後,更試圖解答:流行音樂是什麼?
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進⼊第⼆天,在西⾨町 Wooloomooloo 進⾏了實做的 work demo,來自日本的三位老師真鍋大度、石橋素、MIKIKO 與在場的演唱會產業⼈員進⾏實作交流。
接續上午場的主題演講,必應創造製作⼈楊宗錞也加入下午的座談陣容,他提到⾃⼰在演唱會領域⼯作了⼗幾年的時間,之前的⼯作是「視覺設計」,近年擔任演唱會製作⼈,歸納⾃⼰的這兩份⼯作,他認為這兩種⼯作的本質是類似的,都是把藝⼈、歌曲的意象具體化,也巨⼤化;然⽽⾝為演唱會製作⼈,⽐視覺設計更多需要的是多元整合的能⼒,如何把視覺、燈光、現場表演整合成⼀個整體,把最好的效果傳遞給觀眾。
2018 臺北流⾏⾳樂國際論壇《Live/ in the Moment 創意現場》於 2018 年 7 ⽉ 3 ⽇在忠泰講廳正式展開,本次論壇主題聚焦於「演唱會製作」。有鑑於 VR、AR、3D 技術的快速進步,全球⾳樂現場的樣貌正在⼤幅改變,結合數位科技的表演讓⼤家趨之若騖,演唱會市場在各地持續成⾧。世界頂尖的演出設計團隊,是如何運⽤嶄新的技術與創意,創造參與者的感官極限,打造難以取代的現場體驗?
明年即將開幕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搶先於本月展開一系列暖身活動,首波登場的「音樂節與演唱會策展實務」國際專業工作坊邀請來自日、韓、星資深講師,讓國內音樂產業工作者在三天活動中加強專業知能,同時促進彼此交流。
Hooke Audio 創辦人 Anthony Mattana 以其研發的 3D 環繞音訊藍牙錄音耳機為例,向現場來賓介紹雙聲道 3D 音訊技術百年來的發展,並演示平價 3D 錄音設備將可能如何改變行動聲音的使用與創意呈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