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發自土地,感動於心。今年入圍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的四張專輯,來自不同族群的聲音,各自展現對於祖先、土地、家鄉的情懷。其中,《圍坐在一起》和《渲染》同時入圍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並問鼎年度專輯獎;《直美》這張專輯闡述阿美族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有我陪伴》則結合了布農族與卑南族的音樂,譜成一張動聽的旋律。
音樂發自土地,感動於心。今年入圍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的四張專輯,來自不同族群的聲音,各自展現對於祖先、土地、家鄉的情懷。其中,《圍坐在一起》和《渲染》同時入圍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並問鼎年度專輯獎;《直美》這張專輯闡述阿美族篳路藍縷的奮鬥歷程,《有我陪伴》則結合了布農族與卑南族的音樂,譜成一張動聽的旋律。
今年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的有三組歌者,他們都立志推廣原住民文化許久,透過創作與歌聲,保留傳統,發揚光大。三組入圍者當中,Paliulius / 8664樂團成軍於 2003 年,如今已發展到第三代成員,原住民族的音樂融合是這個樂團的特色。來自排灣族的桑梅絹,擁有深厚的音樂根基,遼闊開展的唱腔,流露大地之母的感動力;而流著邵族血液的瑪蓋丹,也透過專輯的傳唱,記錄並傳承幾近要失傳的邵族曲式和古調。
玩音樂的人都愛組樂團,樂團文化在台灣盛行已久,但樂團要出頭天還真的不是那麼簡單。今年入圍最佳樂團獎的六組人馬,在江湖都已闖出名號,走唱有風。「滅火器」今年入圍最佳樂團獎外,作品還入圍年度歌曲獎和最佳單曲製作人獎,頗為風光;自由派樂風的「茄子蛋」,一連入圍最佳新人獎、最佳樂團獎和最佳台語專輯獎、以及年度專輯獎,可見評審對他們的青睞程度。
流行歌壇創作風氣蓬勃,唱自己寫的歌已然是一種主權態度。今年入圍最佳演唱組合獎的五組歌手,風格迥異,但全都是唱作類型。其中,張三李四曾經在 2016 年得過最佳演唱組合獎,今年再度入圍;原子邦妮和頑童 MJ116 今年也都是二度入圍。這個演唱組合獎不僅是演唱默契的考驗,也彰顯每個組合的音樂性格。
今年金曲獎入圍最佳新人獎者共有七組人馬,個個實力雄厚,其中,茄子蛋一舉入圍最佳新人、最佳樂團、最佳台語專輯獎、年度專輯獎,苦熬多年總算出頭。鄭興和丁世光都以新人之姿,連同作品一起入圍最佳國語專輯獎、以及年度專輯獎;而閻奕格專輯中的歌曲也入圍了最佳編曲人獎。今年金曲新人榜單可謂光芒閃耀。
你也許已經發現,台灣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音樂節之島。音樂節不分季節、以各種規模與創意企劃呈現在我們眼前,豐富了年輕人的娛樂選擇,也讓音樂產業充滿生機。本文細數台灣音樂節的發展史,並在有限篇幅中儘可能介紹許多獨特的音樂節。若你也想進到音樂節的世界,無需懷疑,任何時候都可以是最好的時機。
眾所皆知,金曲獎在華語音樂中就等同於英語世界的葛萊美獎,反映了近 30 年來的流行音樂趨勢變化。而在金曲之外,台灣還有官辦獎項如金音創作獎、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民間自辦的 KKBOX 風雲榜、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年度十大優良專輯暨單曲選拔、Hito 流行音樂獎等,從不同方向與給獎標準給予台灣音樂產業最高的肯定與讚美。
搖滾樂在台灣已是無需大驚小怪的主流,然而從西洋熱門音樂、帶有反叛性格的獨立樂團、到今日的盛況,實是經過長達半世紀的演變。一起來回顧這段精彩歷史,順便重溫台灣重大的搖滾事件吧!
原住民的音樂一直被公認為台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近二十多年來,藉著西方文明的日新月異與普及,原住民音樂也從原本宗教性濃厚的傳統漸漸融入主流音樂,不僅誕生多位巨星級歌手,也發展出各種獨特的風格,讓全世界驚艷於台灣的音樂能量。
有別於西洋音樂中的定義,台灣民謠音樂起自於對自身脈絡的想像與追尋,並涵蓋各種刻劃日常生活與族群歷史文化的面向。從民歌採集運動始,一路發展出校園民歌、新台語歌、各種台語客語甚至原住民音樂,到現代樂迷愛不釋手的都會清新風格,皆充實了台灣民謠音樂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