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社群行銷當中,直播可說是最特別、也最有力的一項工具。比起音樂的直接推廣,直播更重視藝人與粉絲的互動能力,同時營造出個人形象。在發展數年之後,一場直播的進行、成效等都已有方法評估,但要如何將其變現,仍是一塊未徹底開發的荒地。
在社群行銷當中,直播可說是最特別、也最有力的一項工具。比起音樂的直接推廣,直播更重視藝人與粉絲的互動能力,同時營造出個人形象。在發展數年之後,一場直播的進行、成效等都已有方法評估,但要如何將其變現,仍是一塊未徹底開發的荒地。
歌單行銷已大大取代了過往唱片公司在電視與電台的宣傳,但唱片公司究竟是如何把歌曲排進那些熱門歌單,是否有付費給歌單策展人,當中又運用了哪些行銷策略呢?
若說科技來自於人性,那麼「兒童」這群尚未真正具有經濟能力的族群,在可預見的未來必將改變科技趨勢,連帶也影響娛樂、音樂的創造形式與使用方式。然而多數公司的營銷策略尚未將兒童客群重點經營,對於他們的思考及行為模式甚至有著巨大的世代鴻溝。
對於聲音的追求,迫使許多音樂人投入樂器製作與改良的事業,也造就各種革命性的發明。論及近年最受注目的樂器新創,莫過於 ROLI 研發出的 Seaboard 鍵盤與 Blocks 模組化樂器。music ally 特別訪問到創辦人 Roland Lamb,讓讀者一窺他實踐創意、讓新式樂器激發大眾創作的秘密。
全世界都在關注的新科技:區塊鏈會是音樂產業的未來嗎?今年坎城國際唱片展(Midem)也就此命題舉辦深入淺出的論壇,探討區塊鏈可能帶來的效益,以及即將面對的挑戰與疑問。
為協助台灣音樂行銷與全球接軌,Taiwan Beats 於 6 月 30 日特別邀請來自國際音樂產業媒體 music ally 的訓練發展部門主管 Wesley T. A’Harrah 來台講座,運用眾多實際案例中為現場上百名聽眾介紹現在與未來的音樂行銷趨勢。
隨著科技發展,音樂相關的行為在當代逐漸從主動化為被動,人們聆聽演算法推薦的歌單,有配樂需求的公司利用智能譜曲創作,各種利用大數據的研究實驗如火如荼進行中。究竟人工智慧與聊天機器人會對音樂產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根據媒體調查公司 MIDiA Research 發佈的報告,2016 年是自從 Napster 重挫唱片市場以來,唱片業成長幅度最大的一年,最主要的關鍵來自擁有龐大用戶數的串流音樂龍頭 Spo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