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英國快訊】誰決定你聽的歌?串流平台上的音樂多元性

0

作者林真宇,在英國與台灣、高教與產業間移動也生根。目前於卡地夫大學做與音樂和創意產業相關的研究。每天的思考、語言和文字,都和音樂審查和文化政策息息相關。


我們都成了善用串流平台推薦系統的當代音樂聆聽者。年末,驚訝地發現花了多少時間聽音樂,和平台提供的數據一起了解自己的習慣和愛好的樂種。Spotify 擁有全球超過五億的用戶(其中兩億為訂閱者),他們說,用戶可以在 Spotify 上「發現」、「管理」和「聆聽」超過一億首的曲目。曲目的數量,聽起來多得驚人,彷彿使用者有無窮無盡的選擇。只是,這些選擇,真的讓我們聽了更多不同的音樂嗎?還是,雖然擁有選擇,我們卻因為相似音樂的推薦,越專注地聽已經熟悉喜愛的音樂與特定的風格?關於此題,近年諸多研究隱約透露出分歧與焦慮。

串流時代的榜單,確實在不同地區間,更明顯地展現出不同的偏好。這或許可以詮釋為音樂品味更多元,而英語主流市場外的音樂人,也開始有機會在串流榜單上取得勝利[1],只是,這樣的分析,也需要思考過去統計樣本比較下,本來就容易產生偏差,例如IFPI擁有資料,能夠統計錄音音樂銷售的國家,主要都在歐美。另外,也有研究顯示,雖然在短期之內,這些在串流平台上竄紅的非英語系歌曲的銷售有提升,但將時間軸拉長一看,獲得最多收益的,仍是英語系主流的音樂人。商業上最成功的創作者與音樂人,於性別和種族上,仍距離日益「多元」有距離[2]。此外,平台上歌曲基數雖龐大,但因串流平台搜尋與音樂推薦系統的設計,使用者的音樂消費及聆聽,或許也有趨向同質化(Homogenization)[3]的危險。

本文將藉由討論「多元性」是什麼,帶領讀者理解如何在串流平台的世界裡,我們如何思考音樂的多元,也進一步探討,這樣的衡量,能帶我們走到什麼地方。

大家都說音樂的多元性很重要

今年初(一月十七日),歐洲議會通過了決議,呼籲制定歐盟規則,確保音樂串流產業的公平和永續發展,能促進文化多樣性[4]。儘管串流服務已經是人們聽音樂的主要方式,目前歐盟並沒有任何適用的相關規範,因此,他們要求制定新的歐盟法律框架。除了要求作者取得公平的報酬、平台演算法及AI工具的使用需公開透明外,歐洲議會也強調,串流平台的收入,此刻主要仍流向大的公司與音樂人,不利於小眾的音樂風格及語言。因此,歐盟應立法包括音樂多元性 (diversity)的指標,以持續評估不同流派和語言的範圍,藉此支持音樂創作者以及歐洲音樂產業的多元性。

針對數位世界裡音樂的多元性,在台灣還有許多討論的空間。不過,我國文化部的施政理念中,平權多元也被列入五大重要面向中。這樣的討論,也必定會持續發酵和深化。畢竟,呼籲平台注重保護音樂內容多元性,政府及跨國組織的介入,是自然且必須的。

雖然大家都覺得音樂的多元很重要,而串流平台也需要盡一份努力。但是,多元性究竟該如何被衡量呢?許多人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多元性如何被衡量?遇到了什麼挑戰?

英國資料倫理與創新中心(Centre for Data Ethics and Innovation, CDEI)於2023 年 3 月份發表的報告,為了分析串流平台音樂推薦系統帶來的正反面影響,分析歸納了不同種類的多元性,以及分別能夠衡量的產業面相。其中包含「來源多元性」、「內容多元性」、「曝光多元性」以及、「整體多元性」。

「來源多元性」,可以用來衡量文化生產參與者的數量和多樣性,並考慮所有權(例如公司或股東)和勞動力結構。 透過年齡、種族、教育、性別、國籍、性取向等衡量標準,我們能理解生產者多元程度的光譜;「內容多元性」,則能衡量不同類型內容的可得性;「曝光多元性」,則衡量使用者如何擁有且透過管道,選擇接觸來源或多樣的內容;最後,「整體多元性」,則在總體層面上,衡量對單一或多位使用者而言,來源或內容的多元性。

這些概念,都適用於音樂,每一項都有值得探討的空間及守護的對象。例如,來源多元性的增加,有機會讓少數族群的音樂人有更多空間去創作,內容多元性則的上升,則讓這些音樂能被聽到。演算法的調整,是非常重要的關鍵。Spotify過去的研究顯示,將消費導向較不受歡迎的內容,以及不同於用戶過去典型品味的內容,可以為平台處理上篇文章[5]所提及過濾氣泡 (Filter Bubbles) 和流行度偏誤 (Popularity Bias)帶來的問題,只是,目前Spotify建構新的推薦方法與排名時,也發現了,滿意度的提高,有時和多元性是相違背的。人們喜歡聆聽熟悉的音樂、類似的曲風,是很自然的。於是,去設計一個更多元共融的演算法,其實是反直覺的。而這樣的嘗試,也能持續回應前面所提到,音樂聽眾趨向消費同質化 (Homogenization of Music Consumption)的可能。

另外,平台所有的音樂分類,不會總是能充分反應全球化音樂市場的複雜。 儘管音樂,總是給人「跨越文化語言」的想像,不同地區的歷史或習俗,讓音樂種類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且地區差異亦是常態,對於非西方音樂而言尤其如此。在處理這些分類時,全球音樂知識中心的西方視野很容易現形,透過樂評文字、榜單獎項建立不可替代的權威性的西方音樂,「正典化」(Canonization),讓特定樂種和區域的音樂,仍處於全球錄音工業的核心,擁有權力的關鍵位置。例如,我們逐漸能看見女性音樂創作者擁有更多的舞台,但以全球視角來看,於 Spotify 榜單來看,制霸的仍會是英美語系和市場發跡的泰勒絲(Taylor Swift)[6]。多元本來就不是全有全無,或只和單一標準相關。這些討論,需要本於對不同種類的多元性的認知,才能進行下去。

如何提升「來源多元性」:為什麽要提升?

雖然泰勒絲已經稱霸全球榜,音樂世界參與者的性別比例,仍然懸殊。若以榜單數,2012 年至 2021 年 Billboard 熱門 100 年終榜上的 1,000 首歌曲裡,78.2% 的藝術家是男性,21.8% 是女性。此外,不同種類的多元性中,有一種近年逐漸接受到了廣泛的討論,但依舊沒有太大的進步。社會階級,和進入音樂產業且取得成功有很大的關聯。英國的音樂職業工會(Musicians’ Union)於 2019 年發起的「打破階級玻璃天花板」[7],便嘗試回應這個問題。

倫敦政經學院的副教授薩姆・弗里德曼博士強調了來自父母的資源,對於創意意領域工作的人們而言有多重要。他說,「父母的銀行」(The bank of mum and dad),能夠在人們職業生涯的早與中期,提供重要的保護。以英國而言,進入創意產業,通常需要住在倫敦,而對於低收入背景的人們來說,是難以負擔的。

其實,提倡音樂世界裡的來源多元性,並不是追求一種齊頭式的公平,或者要求現在功成名就的音樂創作者讓位。這樣的多元性,能讓藝術文化,更接近真實。女性創作的音樂,並不見得只說女性的故事,也不會只代表女性,但它能開啟一種可能,且讓下一代的創作人看見,進入音樂產業的人有很多種,起步的他們不用擔心身分的限制。

平台也知道來源多元性的重要性。2022年,Spotify 陷入一場風暴。獨家簽約的 Podcast 創作者 Joe Rogan,因發表種族歧視及關於疫苗的不實言論飽受批評。回應這項爭議,Spotify 投入了一億美元(約 30 億台幣)的預算,成立了一項新基金,名為創作者公平基金(Creator Equity Fund),來推廣「歷史上邊緣化群體」成員的音樂和聲音內容。只是, 包含彭博社的多家媒體於 2023 年皆指出,Spotify 對於此項基金的運用效果不彰,且只花了不到十分之一的預算於推動相關工作。而背後的原因,包含團隊在討論中,計畫內容的優先順序不斷改變[8]

當 Spotify 於 2023 年末的報告,稱讚著平台上日益增加的聲音多元性(Sonic diversity),我們也可以趁機發問,他們在討論的「多元」,到底是哪一種?而多元性的增加,且需要有哪些指標來判斷成效?創作者公平基金的未來發展,或許也可以提供我們一些蛛絲馬跡,做為參考。

結語

歐洲議會決議的後續發展、Spotify 創作人公平基金的使用、一篇篇關於多元性的報告,我們總有很多可以持續閱讀和關注。身為串流音樂科技受益者,同時也是聽眾的我們,也不妨記得,在推薦演算法還不甚透明且不斷更新的此刻,串流平台對音樂推薦系統的設計,也在多元性與受歡迎程度中感到為難。若總是按著推薦聆聽,可能會讓我們聽的音樂,相似性逐漸升高。聽音樂也有同溫層,而使用串流平台聽音樂的我們,同溫層的樣貌,由我們自己聽的歌以及串流科技的預測共同打造。音樂世界如此寬廣,雖然推薦系統精細好用,但我們也不要被它侷限住了。有時不妨試著聽聽完全不同的音樂,無論是使用不同的平台、聽聽他人的推薦、或隨意走進哪一個音樂節都好。或許,我們也能在這些場域,找到下一首你最喜歡,但演算法不會推薦給你的歌曲。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9-021-00855-1

[2] https://www.ft.com/content/fa53b5d6-0e79-4740-87ee-daaf8fc12212

[3] https://research.tilburguniversity.edu/en/publications/streaming-services-and-the-homogenization-of-music-consumption

[4]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news/en/press-room/20231127IPR15423/music-streaming-platforms-meps-ask-to-protect-eu-authors-and-diversity

[5] https://zh.taiwanbeats.tw/archives/20140

[6] https://www.rollingstone.com/music/music-news/taylor-swift-top-artist-spotify-2023-1234902602/

[7] https://musiciansunion.org.uk/news/breaking-the-class-ceiling-social-mobility

[8]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3-03-22/spotify-has-spent-less-than-10-of-its-100-million-diversity-fund?leadSource=uverify%20wall

關於作者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