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音樂、戲劇與偶像的合縱戰術:從《A咖的路》談起

1
1

近年來台灣偶像劇流行「戲包歌」,以戲劇插曲、片頭片尾置入方式帶動歌手唱片銷售人氣,但《A咖的路》卻反其道而行,用「歌包戲」的方式成功衝出話題,版權也銷售到日本及東南亞各國,其中有哪些新的行銷模式值得借鏡?

提起台灣偶像劇,必得回溯到2000年的《麻辣鮮師》和2001年的《流星花園》,前者捧紅的演員有的出了唱片(如林佑威李威組成的WeWe),有的直接成為歌手(如潘瑋柏);後者更是誇張,劇中因「F4」角色爆紅的四個新演員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吳建豪,直接延續「F4」之名組成偶像團體,唱片賣得嚇嚇叫,橫掃東南亞。

2

《流星花園》紅到戲中的F4直接走到戲外成為亞洲天王級偶像團體,寫下偶像劇經紀新頁。

也許因為「先祖」有如此混血的案例,台灣偶像劇成為許多偶像歌手出道前累積人氣與知名度的溫床。吳克群汪東城張韶涵出道前就先被丟去演偶像劇(《蜜桃女孩》、《惡作劇之吻》、《海豚灣戀人》)、曾沛慈李千娜星光畢業後也演了《終極三國》、《茱麗葉》等作後,才有發片機會,前後橫跨近十年,這樣的操作卻始終存在於台灣偶像劇中:演出/製作偶像劇是為了賣唱片、塑造偶像。

3

羅志祥和楊丞琳是演偶像劇帶動唱片與歌曲聲勢最成功的案例,兩人合作的《海派甜心》從片頭、片尾、插曲,置入了兩人近十首歌曲,隨著偶像劇收視開紅盤,歌也跟著走紅。

這種操作最成功的案例首推羅志祥楊丞琳,兩人每部偶像劇都搭上主打歌;王心凌卓文萱也很明顯演戲都是為了賣唱片。2008年當《不良笑花》和《無敵珊寶妹》對打時更是明白,四位男女主角都是歌手身分,也讓人感嘆,難道台灣真的不重視演員專業嗎?

◎演員歌手大分家,戲包歌繼續賣

隨著台灣偶像劇日漸進化,各方面的技術都有全方位的進步,像《流星花園》那般生澀的偶像演技也慢慢被淘汰,除了少數真有潛質且不斷進步的歌手演員(如楊丞琳、郭采潔、羅志祥、潘瑋柏)繼續有亮眼表現外,漸漸地,偶像劇還是回歸演員本位,留到現在的一線小生小旦,已多為純演員。

那麼製作單位要如何填補偶像劇賣歌的獲利呢?答案就是戲包歌。所謂戲包歌,其實在台灣行之有年,早年如瓊瑤劇或古裝大劇,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果一首歌能攀上紅戲的片頭片尾,簡直就是成功了一大半,如《第一世家》的主題曲〈往日情〉、《包青天》的片尾曲〈新鴛鴦蝴蝶夢〉,都是經典案例。

但台灣偶像劇除了賣片頭片尾之外,更進一步將插曲角色放大、多元化,在戲劇重要橋段,往往以張力大的情歌營造澎湃情感,讓戲劇和歌曲創造雙贏,也能置入更多不同的歌曲。最成功的案例包括元若藍的〈半情歌〉/《命中注定我愛你》、丁噹的〈我愛他〉/《下一站幸福》、郁可唯的〈指望〉/《犀利人妻》、韋禮安的〈還是會〉及洪珮瑜的〈踮起腳尖愛〉/《我可能不會愛你》)。近期《16個夏天》直接在戲中讓歌手周興哲「出道」,並以其主打歌〈以後別做朋友〉作為男女主角回憶主題曲、手機鈴聲,更是戲包歌方式的再進化。

比起歌手親自演戲只為賣唱片,歌包戲可保證演員有演技專業、歌手有創作演唱專業,只要戲紅,演員和新人歌手、電視台與唱片公司都能達到雙贏,還能出原聲帶再撈一筆,自然成為快速普及的新一代偶像劇賣唱片模式。

◎後海角時代:音樂偶像劇的新嘗試

2008年電影《海角七號》男主角,就是個一心成名的搖滾歌手,電影結尾的高潮戲就在演唱會,也一次捧紅范逸臣、中孝介等在電影裡所唱的歌曲,這對於一直想兼得戲劇流行音樂市場的偶像劇來說似乎有了一些新的啟示。

2008年後,斷斷續續有音樂偶像劇的嘗試,從《紫玫瑰》到《K歌情人夢》,都將戲中主角設定為歌手,並請來大牌音樂製作人為戲中的音樂元素背書。

然而以歌手為主的陣容,在偶像劇市場連連失利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反倒是只以樂團作為點綴、試著讓劇中演員主角開口唱歌的《粉愛粉愛你》還比較有亮點。

前面不管是哪一種型式,絕大多數走的還是「以戲賣歌」路線,只有《K歌情人夢》是「以歌賣戲」,邀請陳建寧和飛兒樂團作主軸,並聚集歌手演員范逸臣、許慧欣、張棟樑同台,希望透過好的歌曲去帶動戲劇,但結果卻慘遭滑鐵盧。

也許是記取了《K歌情人夢》的失敗教訓,《A咖的路》雖然再次嘗試「以歌賣戲」,卻不再迷信歌手演員。《A咖的路》與相信音樂合作,劇中的歌曲來自五月天、叮噹、家家等成名歌手,保證基本名氣、質感與張力;戲也以演員和劇情做主軸,刻畫女主角追求夢想與愛情的成功。

有趣的是,戲中歌曲雖然主要都由職業歌手演唱,主角有必要時,也會以原音開口唱歌,甚至還讓女主角夏于喬有機會展露大家已遺忘的揚琴才藝;戲中下鄉巡演的橋段在現實中實際上演,透過各地演唱的實境秀,創造出新話題,也讓觀眾對於演員的歌聲演出有所期待。

戲中角色林維真為了成為「A咖」,到處巡迴演出只為了多賣幾張唱片。但這可不是戲中演演就算,實際在戲劇製作與上檔期間,吳慷仁和夏于喬都曾親自下海到各處實際演唱為戲造勢,等於將歌手巡演的模式搬過來戲劇宣傳行銷所用,是以音樂賣戲劇的新模式。

戲中角色林維真為了成為「A咖」,到處巡迴演出只為了多賣幾張唱片。但這可不是戲中演演就算,實際在戲劇製作與上檔期間,吳慷仁和夏于喬都曾親自下海到各處實際演唱為戲造勢,等於將歌手巡演的模式搬過來戲劇宣傳行銷所用,是以音樂賣戲劇的新模式。

《A咖的路》的創新,在於善用音樂明星的影響力,讓音樂置入的行銷潛力進一步放大,使得戲在上檔前、上檔期間都不斷有新聞露出。選角上除了兼顧偶像劇演員知名度與號召力,更大膽啟用「大風哥」李政穎,過去以演鄉土劇為主的他在東南亞可是具有高知名度,足以打敗一票偶像劇咖。新策略、不斷的話題行銷與夠廣的視野,使得《A咖的路》即使收視成績普通,仍然可透過極成功的海外版權銷售(已賣到日本、中國大陸、越南、柬埔寨、新加坡、香港、北美、紐澳等地)回本,成為偶像劇行銷的新案例,也為「音樂能否賣戲劇」這個話題寫下新頁。

關於作者

楊婷婷,娛樂重擊採訪編輯,興趣是睡覺。愛看電視劇、電影、動漫和舞台劇;喜歡聽故事,喜歡散步。笑點奇特,思考時看起來像放空。期許投入網路跟影音娛樂產業能把自己磨得亮亮的。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