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我所認識的Guy Sigsworth/音樂有很多可能 網路讓音樂與人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0
Guy Sigsworth

圖為英國知名音樂人與製作人Guy Sigsworth。圖片翻攝自網路。

作者:Cello Kan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我在做校長譚詠麟專輯時,校長把一盒Demo給我,說這是陳秋霞為他創作的新作品,我聽了之後很驚訝,一個好像傳說的人物,原來是這麼厲害,作品寫得很不落俗套,小時候的回憶都跑了出來,〈偶然〉、〈Dark Side of The Moon〉等等。

接著,校長安排了我跟秋霞姐見面,當天我緊張到不行,喝了好幾杯咖啡,試圖穩住自己的情緒,腦袋想要走,腳卻動不得,於是便遲到了。秋霞姐當天並沒有介意我晚來,看到她風采依樣,跟她聊了很多從前作品的創作過程,原來〈偶然〉她只是在片場用吉他半小時之內寫完,她的創作一向很簡單,一個鋼琴唱唱就把demo交了。我跟她說,我最喜歡聽這種demo,因為這樣才能看到作品到底是有沒有可聽性,太多編曲有時候反而弄巧成拙。

有天我跟她說:「霞姐,你其實一直有創作,有沒有想過再出版專輯?」她說:「我現在創作都是為興趣,很多作品我自己是唱不來,例如我其實創作了一些搖滾的作品。」

「沒關係,就當出一張作品集,我們找一些人來唱吧。」就這樣《放飛夢想》專輯誕生了。

就在製作專輯的時候,有天跟英國電子舞曲團體Way Out WestJody Wisternoff在MSN聊天,他問我最近在幹嗎?我就給了一些東西給他聽,他說他有興趣作混音。於是我打了通電話給秋霞姐,道出這個想法,她回答說:「要不要乾脆做張Remix專輯,反正我好像都沒有做過電子音樂、舞曲的部份,可以試一試。」

但是,做專輯總不能整張都是舞曲吧,我在想有那些人可以平衡一下呢。秋霞姐雖然沒有在線上很久,但是仍很注意音樂的發展方向,她跟我說外國女創作藝人,她最喜歡BjorkMadonna,於是Guy Sigsworth的名字在我腦中出現。

12244061_10153726713233582_488857614_n

圖為Guy Sigsworth。照片由Cello提供。

我一直也很喜歡Guy的作品,Bomb The BassSealHector ZazouFrou FrouBebel Gilberto,基本上有他參與的專輯,都在我的唱片架上找到。跟Guy聯繫上,他很爽快答應了合作,把一首慢的作品〈歌〉交了給他,這樣就過了一個月。

一天晚上,e-mail傳來了一個做好的版本,打開來聽了一遍,嚇倒了!方向上跟原本是兩碼子的事先不說,那種製作上的精良,更是出色得沒話說。唯一擔心是不知道秋霞姐聽完反應會怎樣?

轉發了,分針滴答滴答地走,凌晨二時十七分,電話來了,另一邊的聲音說: 「Cello,這個太精彩了,我聽了一遍又一遍,這個才是我腦海中想要呈現的東西。Guy Sigsworth實在太厲害,你幫我跟他說謝謝他,將來一定要找機會再合作。」就因為這個機會,我跟Guy結緣了。

第一回跟他見面,是在香港的太空館,那回是他帶著太太、孩子來香港渡假,他長得像我們看童話中的男主角,而他太太可能是波蘭人的關係,像一個神話才會出現的美女。

我帶他去吃潮州菜,天南地北地聊起來,原來不只音樂,他各方面的知識都非常豐富,能跟你談上國共內戰、中國的電影、歐洲各國文化的分別,那晚真的讓我驚訝!感覺自己遇上了一個世外高人。

自此之後,我倆並不常聯繫,直到去年我無意中打開了Twitter(平常很少用),發現他在找我,原來因為我本來的e-mail已經停用,他用盡方法來找我,跟我說今年會跟挪威女歌手Kate Havnevik會去中國巡演,看我能不能幫他們安排一些其他地方的演出,於是我把他們帶來了台北,渡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跟他一起,你會發現他隨身會帶一本本子,隨時寫下一些感覺與音符,回到飯店便開始工作。他聽的音樂也很多,能夠說出中港台三地音樂的分別,同時也會跟你分享他很多音樂有關的經驗和有趣的故事。例如:他很佩服Gota YashikiSimply Red的鼓手,Soul II Soul Beats的發明者)。Gota不單是一個好的鼓手,同時是一個好的Programmer,當年Soul II Soul的製作人Nellee Hooper(Bjork、Massive Attack、Madonna的製作人)用了很多方法,都找不到對的節奏,最後找Gota來錄完他鼓的部份,用取樣器把自己打的鼓取樣下來,然後在電腦程序上作了一些改動,成為了90年代的最重要的Drum Loop。而他在Gota偷學了這種技術,用自己的方法去處理節奏,所以怪不得Guy在節奏上是那般獨特。

gota2003live3

Gota Yashiki是Guy Sigsworth很佩服的鼓手。翻攝自網路。

談到英美音樂的相互交流,他說你知不知道Michael Jackson的 《Thriller》專輯中,創作了不少熱門作品的Rod Temperton 其實是英國人?大製作人Quincy Jones其實很喜歡英國人的創作,常用很多英國人的作品,而Quincy Jones最喜歡的樂隊是Joy Division / New Order,怪不得在美國 New Order會簽在 Quincy 的廠牌 Qwest 底下。但是很奇怪,我聽不出Quincy的音樂跟Joy Division / New Order有任何關聯,只知他幫Blue Monday做了一個Remix。Guy說因為Quincy知道自己一輩子沒法能做出這樣的音樂,識英雄重英雄下把他們簽在旗下,同時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幫助New Order打進美國市場。

音樂,其實是沒有分白人、黑人,沒有國界。我說其實很多美國樂隊其實是很想當英國樂隊,反過來也是。他說Rolling Stones其實是很想當美國黑人R&B樂隊,他們的偶像全是黑人,New Order找上了Arthur Baker和Stephen Hague當製作人,也是想利用美國的製作方法去打磨自己的音樂。

Guy也道出了,美國音樂對他的影響,當年他一直嘗試做一些R&B、Hip Hop的作品,但是總是沒法跟對岸比,直到他發現了美國黑人玩House和Techno,他跟其他英國音樂人一樣,發現這些音樂,他也可以做得來,再加上他本身有古典的根底,他就買了取樣器回家開始實驗並跟Seal合作。

「Cello,音樂其實是有很多的可能,讀書時我學到的跟我實際在做的音樂,基本上是兩回事。你知道〈Killer〉這首冠軍單曲的故事嗎?Adamski做音樂的部份是用Minor,而Seal其實早就創作了Killer的旋律和詞,但是Seal的是Major。理論上是不能結合,但是最後卻弄在一起,成了經典,所以書本跟實踐是兩回事。」

對於器材,Guy說:「如果你能善用你的器材,把它們發揮到極致,勝過你買一堆東西回來,像Adamski在做第一張專輯,只用了一台他常用的小型電子合成器。到第二張專輯時,預算多了,買了一堆器材回來,但是怎樣也做不出滿意的聲音,最後還是回到原本他那台小小的合成器上把專輯錄完。」

談到當今音樂市場,他說:「現在再沒有像Ahmet Ertegun (Atlantic Records老闆,現已去世)、Seymour Stein (Sire Records的老闆,現已半退休)這樣子對音樂充滿熱誠的人,大部份唱片公司的人只是看數字。反而近年,獨立運作的公司或藝人在數位發展下,找到了一條出路。你看像Kate Havnevik,她沒有主流公司的支持,卻能因為有網絡的關係,在各地有著歌迷,反而能去世界各地演出。

12233375_10153726713348582_2089624154_n

今年十月初,Guy Sigsworth與Kate Havnevik一同在水管音樂演出。照片由Cello Kan提供。

未來,Guy正著手他自己首張個人專輯,會找很多人在他專輯中客串,例如他去沖繩就是演出之便,跟著名沖繩音樂人Mika Uchizato(內里美香)合作,另外秋霞姐也會可能在他專輯中客串。而他自己也跟創作歌手Richard Walters組成了Parla,專輯已經錄製完成,這是他在Frou Frou後再次組團,他笑說:「我大部份時間幾乎都跟女歌手合作,這回終於有男的了,哈哈~」

當然,找他當製作人的邀約也很多,因為這樣的關係,他不再用facebook,實在太多人把他們自己的作品貼在他的facebook上,他也沒法一一去聽,所以停用了。不過,他說網絡世界的關係,未來音樂一定是互相融合,聽眾、歌迷與藝人的互動也會比從前來得緊密,而音樂市場的變化,也一定隨著科技而改變,一如當初取樣器的出現,產生了House、Hip Hop等音樂,電腦錄音改變了創作方式一樣。

但我發現他仍是很愛手拿著書本來看書,「因為我喜歡拿著書的感覺,我某部份仍是很old school的。」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