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挖掘臺灣的稀有節奏:五位經典藝人與他們的作品

0

臺灣稀有節奏(Rare Groove)唱片。(圖 / 陳涵)

文:陳涵(Han Chen,Agnès b. Music Store 店長)

在過往,樂評對於臺灣以至於整個華語流行音樂的解讀通常集中於旋律、歌詞的意義,以及歌手的唱腔。在這篇文章中我希望能夠用挖掘「稀有節奏盤(Rare Groove)」的方式,再次回顧 1960-80 年代的許多經典藝人和他們的傑作。

一、 臺灣流行音樂簡述

臺灣的流行音樂產業自日治時期開始發展。早期多受日本影響,並融合當時風靡的爵士樂,並以臺語(閩南語/福佬話)為主要語言,至戰後 1950 年代,配合國民黨政府的國語運動式微。

1965 年韓戰爆發後,美國流行音樂隨著派駐臺灣的美軍進入臺灣民眾的視野。在全台各地出現許多的美軍俱樂部,這時期的流行音樂多帶有美式衝浪搖滾或傳統節奏藍調色彩。以美軍俱樂部為基礎,孕生出 80 年代以降的「熱門音樂」。

另一方面,民歌運動伴隨著鄉土文學論戰、黨外運動,自 1970 年代中後期開展。自美國民權運動汲取靈感,以民謠為基礎,校園中脫穎而出的創作歌手爭相「唱自己的歌」。

李雙澤(1949-1977)在「唱自己的歌」運動中扮演重要領導角色。

解嚴後的 90 年代是臺灣唱片產業最風光的時期,掌握華人市場並欠缺中國競爭(其唱片工業起步較晚)的臺灣,自全球流行音樂取經,逐漸發展出多元分化的非主流市場(如另類音樂、電子舞曲與嘻哈音樂……等)。

千禧年以降,面臨中國崛起,雖昔日光輝依舊耀眼,但臺灣流行音樂的影響力日減已為不爭的事實。

張惠妹第二張專輯《Bad Boy》發行於 1997 年,是台灣音樂史上最暢銷的專輯,總計賣出超過 130 萬張。(圖片來源:Musixmatch)

二、 臺灣的 Rare Groove 挖掘與定義

自從 1985 年前後,英國的牙買加 DJ Norman Jay 在地下電台的節目「The Original Rare Groove Show」介紹各類市面上罕見的爵士、節奏藍調、雷鬼、放客、早期浩室……從此定義了所謂「稀有節奏盤(Rare Groove)」,影響了歐洲第一代的 Hip-Hop DJ,加上同事 DJ、Talkin’ Loud 廠牌主理者 Gilles Peterson 的推廣,挖掘稀有盤的文化現已為全球樂迷所重視。

至於臺灣對 Rare Groove 的認識應可回溯至 2005 年前後。當時,黑膠唱片正隨著數位音樂的成熟、CD 的衰退而逐步回歸、復興。臺灣的 DJ 們首先從與歐美、日本等地 DJ 的交流中獲得所謂稀有盤的知識,當時主要的獨立黑人音樂唱片行如 Urban Soul、Da Project(兩者前身同為 Soul Juice 唱片行)即為黑樂 DJ 交流、閒談的重要聚集處。例如,現任 Soul Amazin’ Music 主理人的 DJ Vicar,在當時便是兩間唱片行的熟面孔,積極推廣黑樂的 Digging(挖掘唱片)文化。而原位於西門町(現已遷址大稻程)的小宋唱片,則是唱片蒐藏家們訪臺的必經之地,以其二手臺灣黑膠聞名於 Digger 圈。

由 DJ Vicar 於 2008 年成立的 Soul Amazin’ Music,在台灣唱片挖掘的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其實體店舖於今年成立。(圖 / Soul Amazin’ Music 提供)

至於「臺灣 Rare Groove」的定義問題,由於臺灣唱片公司早期對母帶保存觀念不慎重、唱片公司之間複雜的收購關係以及唱片公司與歌手的版權合約問題,有時就算是紅極一時的經典唱片,也難以見到原始母帶的復刻重發(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創作鬼才羅大佑的早期經典作品)。有鑑於此,我們檢視所謂臺灣 Rare Groove 時也有必要將逐漸為人所遺忘的過往流行音樂納入。特別是其中大量被引用卻未受重視的節奏元素,例如 Swing 的鼓擊、Break、Wah Wah 吉他、打擊樂器群、Soulful 的電風琴以及較不常見的 Slappin’ 貝斯……等。

三、 五位經典藝人與他們的代表作(3. 5 Classic Pop Artists & Their Albums)

1. 青山(1945-):開啟日式臺語歌、上海國語歌以外新典範。

《青山之歌第五集》。(圖片來源:Discogs

1965 年出道,進入正聲廣播電台擔任主持與歌星,並於 1968 年加入臺灣第一個歌唱節目「群星會」(創立於 1962)班底。當時他與謝雷皆是全臺知名的新生代男歌手,在群星會製作人慎芝的指導下與婉曲、張琪等女歌手搭檔合唱。戰後的臺灣流行音樂大約自這批歌手們奠定基礎,脫離日治時期流行音樂和上海國語流行曲的風格,自 60 年代的衝浪搖滾、靈魂樂中析取流行音樂元素,形成帶有搖滾節奏感的新式歌曲。1969 年發行的《青山之歌第五集》便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張唱片,特別是翻唱 1967 年的《青春鼓王》同名電影主題曲。

推薦〈青春鼓王〉,由鼓手的 break 開啟的這首歌曲,無論任何版本都是所有 Rare Groove 蒐藏家的夢幻逸品:

2. 姚蘇蓉(1945-):擺脫威權的亞洲巨星。

《偷心的人》。(圖片來源:Discogs

民國 55(1966)正聲廣播電台歌唱比賽初試啼聲便奪冠,後由翁清溪提拔加盟海山唱片出道,因〈秋水伊人〉(1967)一曲享有「盈淚歌后」的稱號。但其成名作品〈負心的人〉(1967)、〈今天不回家〉(1969)……等歌曲在戒嚴時期卻因為不符合「社會善良風氣」,遭到當時審查歌曲的新聞局禁唱,因此也有著禁歌歌后的美譽。在歌曲遭禁、歌星證因違規演唱被沒收後,不得不赴香港、馬來西亞等地開展事業,卻意外地成為享譽東南亞的國際巨星。

推薦在 1968 年的這首〈偷心的人〉,伴奏的電星樂隊是海山唱片專屬樂隊,也是臺灣流行音樂的重要推手(特別是後來協助張雨生等人出道的團長翁孝良):

3. 鄧麗君(1953-1995):華人世界的摩登國際巨星典型。

《鄧麗君之歌第十一集:再會吧!十七歲》。(圖片來源:Discogs

11 歲自電台歌唱比賽中嶄露頭角,14 歲即加盟宇宙唱片出道,發行《鄧麗君之歌第一集:鳳陽花鼓》(1967)。1973 年赴日發展,並以〈空港〉(1974)獲得日本唱片大獎的最佳新人賞,從此將市場拓即華人地區以外,成為「亞洲的歌姬」。在早期作品中,除了首張作品《鳳陽花鼓》中有許多獨特的黃梅調唱腔搭配搖滾樂隊的 Breaks 外,其實較不出名的《鄧麗君之歌第十一集:再會吧!十七歲》(1969)中也藏了像〈台北紅玫瑰〉、〈青春鼓王〉、〈打鑼打鼓〉……等節奏鮮明、帶有早期搖滾味道的歌曲。相較於赴日後所展現出的甜美唱法更具爆發力。

聽聽中式歌曲融合早期搖滾樂搖擺感的〈打鑼打鼓〉:

4. 鳳飛飛(1953-2012):改變臺灣綜藝節目的超級巨星。

《仲夏》。(圖片來源:Flower.com

生於大溪,1967 年開始於臺北四處駐唱,直到1971年正式出道,後於 1972 年在海山唱片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祝你幸福》。1976 年開始在冷門時段主持常態性綜藝節目,隨後參與節目製作與單元發想,並將節目錄影現場搬至撫順街上的豪華酒店,並細心規劃佈景、道具、舞群、樂隊、搭檔主持人……等,營造有如夜總會般的排場。鳳飛飛以她親民溫柔的歌曲為人所熟知,但在 1984 年的《仲夏》專輯中她啟用年輕的何啟弘、小蟲、童安格等人,演唱帶有 Disco、Synth Pop 風味的〈夏的季節〉、〈涼呀涼〉、〈夏豔〉等歌曲。

聽聽由小蟲作曲,帶著加勒比打擊樂與節奏感的 Disco 歌曲〈涼呀涼〉:

5. 歐陽菲菲(1949-):熱情奔放的迪斯可皇后。

《就這樣甜蜜活到底 / 請你帶走你的愛》。(圖片來源:Discogs

臺灣絕無僅有的 Disco 天后,自然外放的演出與節奏感在當時也是東亞少見。歐陽菲菲自 1966 年於中央酒店駐唱,1971 年赴日發展,曾獲日本唱片大獎最佳新人賞(1971,〈雨の御堂筋〉),也是第一位登上日本年度音樂大秀 NHK 紅白歌合戰的外國歌手(1972,〈恋の追跡〉)。演唱過多首日本傳奇詞曲搭檔橋本純、簡美京平所創作的歌曲。臺灣的海山唱片收錄許多歐陽菲菲的中文翻唱曲如〈熱情的沙漠〉(1974)、〈嚮往〉(1975)、〈嘿嘿計程車〉(1977)、〈愛的路上我和你〉(1977)等。90 年代後,更將日本團體 Tokyo D 引入臺灣,並帶起一波日式街舞風潮。

聽聽原曲為簡美京平所作〈恋の追跡〉的這首〈就這樣甜蜜活到底〉(1973),完美結合管弦樂隊、迷幻靈魂吉他與風琴,當然也有傑出的打擊樂與節奏感: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