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台灣電音品牌之路

0

台灣電子音樂品牌「ROKON 滾石電音」於今年 4 月 30 日舉辦品牌首場大型派對「MXTRWAVE」,圖為旗下團體世外桃源的表演。(圖片來源:ROKON 滾石電音 臉書)

文 / 劉阿雅(耳朵蟲創辦人)

所謂品牌,最早是農夫為了識別自家的牛與別家不同,所打上的烙印,到了今時今日變成發展產業個性的識別方式。觀察品牌個性與發展的方式無他,「價值、信仰、目標」,打造一個品牌就像健身一樣,設定目標與方向,接下來便是持續不懈的鍛鍊。

什麼是音樂品牌?

音樂品牌是協助消費者與樂迷朋友進入體驗的一個方式。你在唱片行淘寶時,各種唱片品牌可以讓你快速知道你選購的音樂類型為何。你不會在拿起一張「豪記」的 CD 時,希望這是一張電子專輯;你也不會看著一張「Blue Note」的唱片,以為這將會是一張 EDM 專輯。所以記住各家廠牌類型,便是愛樂者初入門的一門課。

台灣曾有的電子音樂品牌

去年成立的 ROKON 滾石電音是台灣第一個主流唱片公司所成立的電子音樂品牌。不過若只說電子音樂品牌的話,早在九零年代末,便有主打 Trance 的藍月唱片。在兩千年代初,各大 DJ 也開始受邀為主流唱片公司發行混音專輯,亦有由傳奇夜店 Texound 發起的音樂廠牌。近年深居簡出的 DJ @llen,在 1996 年時也發行過一張台灣首次的 DJ 混音專輯,亦曾接受中國北京摩登天空邀請,擔任中國第一個電子音樂廠牌主理人;同時亦有李雨寰以 dMDM 團體名稱(李雨寰與蘇婭)發行的歐陸電音風格專輯,dMDM 堪稱台灣第一個電子創作團體。

另外來自高雄的回聲唱片,也許是台灣史上闖蕩國際電子音樂銷售最好的一個廠牌,2010 年左右曾在 Beatport 的 Trance 類別單曲奪得銷售第一,全站排名擠進 Top 10。若論廣度,2006 年初時,來自台中的 Sociopath Recordings 也算開風氣之先。Sociopath Recordings 以免費下載的形式,向全世界分享,曲風涵蓋 Breakcore、Drum’n’bass、IDM、Experimental、Electronica等,絕對不落俗套。

在台灣從事電子相關創作的音樂人其實族繁不及備載,主流唱片公司對此的嘗試也一直不曾停止。早期有伍佰、林強等人,近期也有蔡依林與王力宏等。其他現在正在努力的廠牌團體中,較具規模的亦有派樂黛唱片耕聲人等。

目前台灣電子音樂廠牌各有特色,並勇於嘗試各種未知領域。左上起順時鐘依序為:燒聲唱片、ROKON 滾石電音、Sociopath Recordings、派樂黛唱片。(圖片來源:臉書)

台灣電子音樂場景的演變

電子音樂場景在台灣幾經流轉,此時可說是最好也是最壞的時候。電子音樂在台灣從地底崛起,歷經污名化到最近跟上了席捲全球的 EDM 浪潮,戶外派對一場接著一場舉辦,票價與參與人數也都屢創新高,看似準備迎接榮景,但另一方面可以去的夜店卻是越來越少了。以台北為例,在場景當中消失的店家也是一家接一家。筆者大約在 SPIN 後期開始參與電子音樂活動,今昔相比,音樂的選擇與多樣性少了許多。在此之前甚至還有許多 Hardcore、歐陸流行舞曲的店家,當然還有許多廣嗨、國嗨店。開放的時間也縮短了,在 2000 年之前,有舞場是從中午開始,也有營業到隔天下午的。現在這種早開早關的長時營業幾乎絕跡,偶爾才會有某些特殊加時活動而已。

這樣的轉變,或許與法規及台灣社會觀感有關,甚至與商業分區使用不明有關。這樣的一消一長,很難說台灣的電子音樂場景究竟是上升還是下降。

傳奇夜店 SPIN 位於台北市金山南路與和平東路交叉口,即使歇業已久,幾乎年年都還會有紀念性質的派對舉行。圖為 2015 年「BACK TO SPIN」10 週年宣傳海報。(圖片來源:BACK TO SPIN 臉書

今日電子音樂品牌的現狀與挑戰

音樂品牌市場在 2000 年後也有轉變。今日個人廠牌大為流行,靠著科技的進步,音樂製作到上架發行,可以隨時隨地,在家中用筆電就可以完成。ROKON 旗下的邱比,製作音樂的過程幾乎都在 iPad 上完成,具體具現「行動作曲」的概念。雖然個人就可以發行唱片,但也看到國際大廠的聯合出擊。如 Vevo 是由多家唱片公司與 Google 的合資公司,共同分享音樂錄音帶版權,群策群力行銷自家藝人,分進、合擊各有優劣。

另外面對千禧世代,品牌行銷也跟以往不同,這些數位新移民們注重品牌與他們的對話,同時不停關注品牌帶給他們的價值是否一致。音樂是一種品味的展現,選擇跟自己接近或是期望的音樂品牌,對千禧世代來說更為重要。

音樂廠牌的展演發行也有所不同,串流音樂的興起影響也改變了消費者的習慣,這已有許多討論,在此不談。實際上對於廠牌經營者與藝人來說,開始要面對的消費者,可能聽的比你更多更廣更專。傳統流行音樂因為必須要有人聲歌唱,先天限制了消費市場,但因此競爭強度相對較低;然而在電子音樂裡,人聲常常是比較接近配器的角色,所以切入國際市場變得相對容易,但是其實競爭強度也高。台灣電子音樂廠牌如何迎頭趕上,與國際比肩,打造出屬於「台灣」的電子音樂,也許是另一個重要的課題。日本的 City-pop 或韓國的 K-pop 證明這並非做不到的事情。在國外已有以 K-pop 為主題的音樂派對,在歐洲有些知名的 House DJ 開始會在演出當中播放一些 City-pop 類型的歌曲。華語電子音樂現在要開始急起直追,或許十年、十五年後,也能夠創造新的風景。

成立於 2014 年的音樂組織  Young Bros,致力在歐洲各地舉辦 K-pop 主題派對。(圖片來源:Young Bros 臉書

Taiwan Beats 免費講座:台灣電音品牌之路

講師:DJ Mykal a.k.a.林哲儀(ROKON 滾石電音主理人)、DATABASS a.k.a.劉阿雅(耳朵蟲創辦人)
時間:2017 / 10 / 12(四)19:30(免費活動)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05號7樓之2(梯梯學堂)

講題:
1. DJ Mykal a.k.a.林哲儀怎麼看電子音樂場景的轉換
2. 從唱片行到廠牌主理人
3. 台灣電子音樂趨勢與 ROKON 的因應
4. ROKON 的中長期規劃

*主題僅供參考,主辦單位保有調整及最終解釋權之權利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