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小樹專欄/給他們的信與給自己的歌

0
photo credit: Muffet via photopin cc

photo credit: Muffet via photopin cc

給他們:

或許就是不愛了,要不直接講明白,我們的關係坦然點。

討論音樂產業在幾個平台出現後成了顯學,各界交相檢討令它簡直體無完膚,身為多年的從業人員,雖然也湊熱鬧碎嘴了幾句,心裡畢竟還是挺過意不去,怎麼說,裡頭有這麼多青春的記憶,怎能說忘記就忘記⋯⋯

(顯示為中了很深國語歌詞的毒)

不管是談產業,談技術,談跨界,其實就一句:他們真的沒那麼愛音樂了,承認吧,就這麼簡單。

日前偕愛樂友人一起觀賞《美國狙擊手》,片中體能訓練時教官用 Marvin Gaye 開了黃腔,中文字幕沒翻出來,直接以性感音樂代替之,我們面面相覷。真的不太有人知道他了嗎?很有可能。雖然排行榜上很多黑人,我們並不真買單靈魂藍調放克這些膚色深沉的厲害玩意。可是當電影提到「量子跳躍」時難道能用「很難的物理學理論」帶過? 幸好沒有,要不《星際效應》還能看嗎?

不僅英語系國家,流行及搖滾樂經常出現在各國影視作品裡,或歌或事件,成為主角性格的定位及人生的隱喻。近來接連獲獎項不斷的《年少時代》是一例,通常被歸類典型好萊塢喜鬧劇的更多是箇中好手,如《全家就是米家》,其中一段劇情是當這一夥為了非法勾當而湊成的「假家人」開車前往取貨途中,電台放出 TLC 名曲〈Waterfalls〉,後座的怪胎青年旁若無人完美跟唱,眾人才驚覺他竟是個饒舌高手。除了課本教材及老師說的,我們向來不就是在各種流行文本之間交錯學習,也許學來的不盡正確或充滿偏見,比方九十年代末開始製播的美國情境喜劇影集《Will & Grace》中最 camp 的角色 Jack ,在形容自己不知生父何在的傷感時,以「Sad. Lonely. Fatherless. Seconds away from recording a country album.(我悲傷我寂寞我沒老北,根本可以馬上去灌鄉村樂唱片)」挖苦了鄉村樂。

又有回參與了一個電視節目錄影擔任評審,比賽主題是要求創作人改編當紅(?)洗腦歌及神曲(其實兩者層次不一,但僅一集單元顯然也很難處理),清楚透露傳播從業人員對流行歌仍念茲在茲的是如何能更琅琅上口這事。至於「亞洲舞王」、「搖滾王子」這類宣傳用詞彙輕鬆降落新聞編輯台字庫,整個頻道不假思索地成了它者的廣編,流行音樂的定義只剩下紅不紅而已。

還有人在聽音樂嗎?談流行音樂跟談愛一樣,我們任由他們當成商品販賣,在說好的節日大肆慶祝。不談心裡的震動,那太另類,要說,都是說,你為了我,我也是為了你。

(仍然是歌詞餘毒)

他們甚至不想假裝還愛著音樂,於是每每認真討論起排場與花費,過去那些人是如何得致此榮光也不提了,反正就是名人嘛,維持場面熱絡便是一切。

他們是誰?你知道的。

關於作者

小樹

曾任Hinoter映象集總編輯、Hit FM Chill-Out Zone DJ、台北之音內容中心副理,學學文創植樂空間總監、北京酷樂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內容總監、第十六、十七、二十三及第二十四屆金曲獎評審、第一、二屆及第四屆金音創作獎評審、La Vie及Cheers快樂工作人專欄作家等。著有《1982》《關電台司令什麼事啊?》。現為The Big Issue樂評、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見證大團誕生系列總策劃,廣播節目【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周六、日晚10-12@中廣流行網。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