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演唱會幕後系列(二)舞台設計

5
螢幕快照 2015-07-09 下午6.27.38

必應創造官網上對於演唱會的分工圖

文/商台玉、楊婷婷

說到演唱會製作,源活娛樂必應創造 B’in Live 是台灣目前最知名的兩大公司,發展軌跡與體系也各有不同,B’in官網中的一張圖示,大體把演唱會的分工標示出來,先前我們已介紹過「演唱會導演」,這篇便來聊聊「舞台設計」的職掌。

二馬700-400

二馬本人,看起來很年輕很帥,有才華又很客氣!

在台灣演唱會的幕後圈子裡,提到二馬,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問到他的真實姓名,可能有一大半的人都叫不出來。二馬本名馮建彰,初入行時的某次簽名把「馮」字寫得太開,被主管一句「二馬是誰?」從此行走江湖就靠這個名號了。他從 TVBS 電視台的佈景美術設計做起,因為電視台轉播演唱會活動而開始接觸這行,到最後成立公司 Free’s福利事,專職承包演唱會舞台設計的工程。

◎ 克服溝通問題,順利從電視台跨到現場演唱會

「我真的運氣夠好,恭逢其時。」這句話彷彿座右銘,在訪談過程中不斷被二馬提起。二馬在電視台的第一個專案工作,是替陶晶瑩主持的《娛樂新聞》改景;因表現不錯,接著做卜學亮和曾寶儀主持的《Super Live 3-5》節目佈景,當時在南港 101 的攝影棚,每週日下午 3 點到 5 點 Live 直播。

久遠到查不到資料的節目,二馬卻記得清清楚楚,那時他只是個助理,還不是第一線設計,「Super Live 是電視第一次跟流行音樂接軌的重要節目,我很幸運能參與其中,這節目是葛姊跟小燕姊打造的,她們兩位是跨平台合作非常重要的推進力。特別是葛姊,她提供了人才和產業表演形式,是電視跟流行音樂跨平台交流的幕後推手。」

▲ 《Super Live 3-5》在網路流傳的資料不多,很可惜。

在電視台工作的期間,二馬去聽了伍佰的「空襲警報演唱會」,感受到現場強大的震撼力,至今仍印象深刻。「現場演唱會跟電視演唱會的最大差別,在於 Live 的張力真的很強。」那場演唱會的導演是張文玲,也是讓二馬一腳從電視台跨到現場演唱會這一行的人。「我跟文玲會認識是因為東風電視台要開台,請來伍佰做開台嘉賓,我們一起幫伍佰做了一場戶外宣傳演唱會。」

回想兩人的初次合作,二馬表示自己做得不夠好,第一次合作完就沒有下文。「其實溝通不順是因為不了解演唱會這行的生態,那時我還在電視台做,太重視電視佈景那一套,所以戶外布幕弄得有點糟。」直到2006年,張文玲做五月天的 「Final Home 演唱會」,再次找上二馬,才算真正合作現場演唱會的舞台設計。

為什麼二馬謙稱自己運氣好?原來 「Final Home 演唱會」最初邀請的是香港四大天王御用舞台設計師周炳坤,但他沒空接這案子,當時二馬已經離開東風電視自行出來開業,在硬體公司老闆介紹下,他和張文玲得以再合作。當然他也很懂得把握機會,靠著不斷摸索、參考很多國外演唱會案例,搖滾和流行音樂的演唱會都做,因此在那個時期,他幾乎包辦了台灣各大演唱會的舞台設計,讓「二馬」這名字儼然成了舞台設計的代名詞

陳綺貞時間的歌演唱會

二馬日後仍多次跟導演陳文玲合作,圖為兩人攜手打造的陳綺貞《時間的歌演唱會》。

台灣做舞台設計主要採「師徒制」,但必須建立養成 SOP

室內設計出身的二馬,帶的徒弟大多是學廣告設計,後來的員工也有人懂建築設計。他直言,台灣做舞台設計這一塊有個共通點,大部分是「師徒制」,沒有人是科班出身;受過國外訓練的人,主要從事劇場舞台,跟演唱會舞台還是有區隔。「兩者針對一個案件的切入點就不同,做劇場的不熟悉流行音樂演唱會的結構,畫出來的圖舞台公司的人看不懂。」

其實一開始,師父也看不懂二馬畫的圖。「他們了解我的需求後,會再重新畫過。」2005年,金曲獎在高雄舉辦,二馬被要求畫好整套進場結構圖,硬體公司的老闆讓他到工廠跟著硬體工程部門學畫工程圖,經過三天的密集訓練,從此二馬的圖一出去,師父一看就明白。有鑑於此,二馬在 FREE’S 打造一套專業設計人才訓練養成 SOP,只要是 FREE’S 出品的舞台設計圖,在業界都有一定的品質保證

▲ 二馬團隊為2002年首次移師高雄舉辦的金曲獎設計舞台,影片為張清芳、張曼娟頒發最佳作詞人獎的片段。

◎ 考慮未來遠景,決定併入必應創造

去年,二馬成立的 Free’s 福利事公司與必應創造合併了,因為必應是台灣第一個把流行音樂演唱會做到完整編制、完整結構、產業化發展的公司,「我希望帶一票設計師走向更好的未來。」九年來,二馬深知公司僅靠「做設計」終究發展規模有限,一場演唱會設計,業界公訂價不到 10 萬,這費用包含來回多次的提案跟開會;若是巡迴演唱會,第二場之後設計圖會根據場地不同做修改,酌收半價設計改圖費,「所以演唱會要做巡迴才划得來。」

二馬坦言,這行業沒有保障、沒有工會、沒有保險、設計沒有版權,「必應有硬體工程與演唱會製作整體收入,讓獨立的『設計公司』成為『設計部門』,可讓成本結構得到平衡,我們才能在有未來遠景的情況下健全發展。」國外的情況如何?二馬說美國跟日本的舞台設計都建構在大公司底下,薪水較好,但相對來說升等制度也很嚴苛;以日本為例,二馬曾經在東京與當地的舞台公司合作,同樣叫做舞台設計,人家割珍珠板字的人要做五年才能夠往上升。

DSC05194 (1)

五月份光良《回憶裡的瘋狂》巡迴演唱會舞台,二馬設計了幾何相框象徵回憶。

至於人才養成教育,二馬提到南台科大成立了全台第一個流行音樂產業系,今年九月開始招生,正在規劃課程,他被受邀去當講師。「他們的課程分很細、很專業,但有個困境,線上的業界人士會比較難抽空去教。」對此,二馬認為理論的學識基礎學完後直接進產業學,進步最快。不管學界做法如何,他都樂見有相關科系能栽培流行音樂的人才,也期待跟學生分享自身經驗。

訪談尾聲,回顧這一路走來,二馬強調「我永遠都相信自己是運氣好,產業在轉變時我正好投入,有興趣又有環境之後我樂意去努力,直到現在。」科技不斷更新,舞台也有了更多的可能,但對他而言,有時會很懷念以前的舞台設計,「那時的設計,真的很有人味。」他淺淺笑著,光良彩排的舞台上是他設計的相框,象徵回憶,邊聊邊盯著,二馬彷彿也掉入了時光的漩渦。

延伸閱讀:
演唱會幕後系列(四)技術總監
演唱會幕後系列(三)視覺設計
演唱會幕後系列(一)導演

關於作者

Taiwan Beats

本帳號將會代表 Taiwan Beats 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